新京报讯(记者 潘亦纯)1月23日,财政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18年财政收支情况。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4万亿,同比增长6.2%。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22万亿,同比增长8.7%。


关税、印花税收入同比下降 证券交易印花税跌破千亿


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352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较2017年下降1.2个百分点。


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分别达85447亿元、97905亿元,同比增长5.3%以及7%,但增速均分别比2017年下降1.8和0.7个百分点。


从税收、非税收角度来看,去年减税效应明显,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56401亿元,同比增长8.3%,增幅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则为26951亿元,同比下降4.7%,降幅较2017年有所收窄。


记者注意到,2018年,在主要收入项目中,大多数收入项目均出现同比上涨,仅有关税及印花税两个项目出现了同比下降。数据显示,去年关税收入同比下降5%,为2848亿元,印花税则同比下降0.3%,为2199亿元,其中的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下降8.6%,降至977亿元。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对新京报记者解释称,去年印花税政策没有调整,所以,股市低迷,交易量下降是印花税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关税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我国2018年的关税总水平由2017年的9.8%下降到了7.5%,为了扩大进口,提振消费。”


财政部部长助理许宏才此前曾介绍称,2018年,财政部两次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降低关税总水平,对进口包括抗癌药在内的绝大多数药品实施零关税,减按3%征收抗癌药品进口环节增值税等,由此,我国关税总水平有所下降。


债务付息支出同比增长17.1% 专家建议压缩一般性支出


从支出来看,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220906亿元,同比增长8.7%,增幅较上年度提升1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为32708亿元,同比增长8.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88198亿元,同比增长8.7%。


具体到各个主要支出项目,可以发现,节能环保支出、城乡社区支出、科学技术支出以及债务付息支出的增长率都在10%以上,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等项目的增长率也都均超8%。


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郝磊表示,2018年,财政部门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脱贫攻坚方面,全国扶贫支出达到4770亿元,增长46.6%。其中,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1061亿元,增长23.2%;污染防治方面,全国污染防治支出、自然生态保护支出分别增长29.6%、17.5%。中央财政支持污染防治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约2555亿元,增长13.9%,其中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投入力度均为近年来最大;推动科技创新方面,全国科学技术支出中的应用研究支出、技术研究与开发支出分别增长11.4%、8.7%,主要用于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支持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改善社会民生方面,落实提高城镇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等政策,全国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支出增长11.4%,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补助支出增长9.4%。


不过,记者注意到,去年,在公共预算支出项目中,债务付息支出的增长率较高,达17.1%,施正文表示,这几年我们的债务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所以债务利息支出也比较高,当然,也有可能是债务结构的问题,债务都有长期、中期和短期,所以也有可能是某些债务集中到期,导致当年债务利息支出的提高。


此外,施正文还称,“发债最后还是要用财政收入来偿还,纳税人买单,所以,减税只有把政府支出减下来,才是真的,否则减这个口袋,另外的口袋在增加,这就相当于没有减税,因此,今年我们要压缩一般支出,另外,要提高财政资金支出的使用效率,让同样的资金能够发挥更大的效率。”


2019年全面落实减税降费 财政收入增速将放缓


据悉,2019年,财政部将通过继续深化增值税改革,继续推进实质性减税等手段,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那么,这将会对财政收入产生多大的影响?


财政部国库司副巡视员李大伟表示,从2019年看,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不确定性更大,风险挑战更多,但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重点难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协同发力,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2019年能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将为财政收入增长提供有力支撑。2019年,财政部门将在全面落实已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抓紧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更为明显的降费,这在有效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负担的同时,也将相应影响财政增收。综合各方面因素,预计2019年财政收入增速将有所放缓。


新京报记者 潘亦纯 编辑 程波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