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一月的寄养后,他们再度被送走

  自2010年4月27日被接到北京后,在玉树地震中失去双亲的一对兄弟,13岁的哥哥和9岁的弟弟,临时被寄养在天使妈妈基金的志愿者家里。寄养不到一个月后,兄弟俩又被送到了专门收养玉树孤儿的藏族学校里。在寄养过程中,天使妈妈们能明显感觉到藏族孩子在汉族家庭生活的不适应和心理问题,为此曾通过本报寻求有经验的心理专家(见2010年05月11日《新京报》A12版)。

  “藏族的孩子,还是应该呆在他们从小就熟悉的环境中成长才好。”虽然和两个孩子之间非常舍不得,寄养“妈妈”之一的王晓梅说,“如果他们最终还是会回到自己的家乡,生活在孤儿学校里,而不能被长期收养的话,那么最好一开始就不要被寄养,寄养时间越久,之后的落差会造成孩子的心理二次创伤,会有再次被遗弃的感觉。”

  狭小的空间突出了他们的“不安分”

  考虑到这对藏族孩子对媒体的抗拒甚至反感,和“寄养妈妈”的对话,成为了解他们的唯一途径。

  “当时天使妈妈基金的人问我能不能暂时让玉树地震后的孤儿来我们家寄养时,我们全家都很支持。”王晓梅家里已有两个孩子,还有爷爷奶奶和一位照顾这个家庭十多年的阿姨。王晓梅说,这对藏族兄弟老大很有体育天赋,小的唱歌特别好听。她认为在寄养过程中这两位藏族孩子遭遇了文化冲突。“藏族孩子比较好斗,他们从小在很广阔的空间里生活惯了,在狭小的空间里就显得特别好动、不安分。他们要求什么都会很明确提出来,并觉得理所当然。”

  急躁的老大对孤儿特别温柔

  “老大有些仇视心理。和我们孩子打架了,被家里的阿姨制止,老大就很生气,觉得阿姨欺负他不是家里人,偏袒我们的亲生孩子,就和阿姨有了矛盾。老人们也开始担心这对兄弟太活跃,会伤害到自己。”王晓梅说,老大到她家后总会说“你们是有钱人,我们是穷光蛋”。大孩子还特别排斥媒体和医院,“去山东做节目时老大特别生气,他一生气就会表达很多很气愤的话,我们谈到希望大家来关注孤儿,他就认为我们是为了上电视出风头,要是碰到我们不满足他的要求,老大会说我们都是骗子。”王晓梅说这些话的时候没有一丝抱怨,反而很理解,“我觉得最终是爱解决这一切问题。我们会慢慢跟孩子沟通。”在黑夜里,小一点的孩子会被噩梦惊醒哭泣,王晓梅会慢慢哄转他。渐渐的,“孩子也能拿起画笔,画他们以前的生活,画地震时的场景,这证明他们开始慢慢面对现实了。老大去参观在北京的孤儿院,一向脾气急躁的他,对那些孤儿特别有耐心特别温柔。”王晓梅说,要分别的时候,孩子们都特别舍不得,不想离开她。

  ■分析

  ●林红,北医六院小儿精神科主治医师

 

  他为什么有明显的暴力倾向?

  暴力,也许是对自己的愤怒

  13岁,已经到叛逆期了。看起来这个13岁的哥哥爱打架,这和他处于青春期以及他地震之前的经历也许有关系,另一方面,地震和失去至亲的忧伤很容易转化为暴力行为。只是那些痛苦和愤怒,用发脾气的形式表现了出来。我们要能看到孩子生气、愤怒下面是失去的痛苦时,就能对孩子的行为多一些理解了。

  另外失去双亲的孤儿,往往会从自身找很多原因,比如有孩子曾跟我倾诉过,她父亲原本在外地打工,后来为了供她读书就回家放羊,可以挣得更多,可父亲就在地震中逝世了,她认为是自己害死了父亲……这些内疚没有人懂,孩子对自己的恨,也会成为巨大的愤怒的来源。

  我曾经听孤儿院院长说,孤儿院里有些孩子特别暴力,比如说会残忍地虐待小动物。孤儿之间的打架事件频发到失控的地步。我认为这些都是孩子痛苦、担心、恐惧的情感外显,以愤怒和攻击表现了出来。

  如果频繁地让这些遭受创伤的孩子换地方,每次他们都要适应新的饮食、文化、人等因素,会给孩子的心理康复造成很负面的影响,让他们更没有安全感,甚至变得更加封闭。

 

  他为什么说“你们都是骗子”?

  过度承诺的后遗症

  这个案例中,孩子抗拒媒体,在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会说“你们都是骗子”,乍一看是孩子很无理,但仔细分析,地震后大家都在献爱心,有很多人做出承诺,让孩子的胃口越来越大,张口就能轻易要来。志愿者等等在一时的气氛下真心做出的承诺,最后不能兑现的话,孩子就会觉得被欺骗了,这就是我们说的“过度承诺”造成的后果。

  其实,在地震、车祸等突发性创伤后,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回归到常态的生活里,而不是让孩子频繁在媒体面前曝光。所以要尽快复校复课,让孩子有确定感。比如让山里的孩子过他们在山里以前的生活,而非把他们安排到根本不想过或者根本过不上的生活中去。不要按照我们的理念去塑造孩子,而不考虑孩子需要什么。让孩子在自己喜欢的熟悉的环境里成长,再由政府部门提供一些资助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