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弘)积攒了数千条生母随口说出的俗谚以及我国其他地区流传的谚语,然后在古籍中“寻根”,在加上个人新解,这些构成了作家李建永《母亲辞典》最为独特的文体。近日,本书出版座谈会在北京晋商博物馆举行,著名作家丛维熙称,“建永的汗水浇灌了流传民间几千年的国学之花。”

  20多年来,作家李建永根据生母随口说出的俗谚,随时留心记录,居然积攒了数千条;加上他平时悉心收集的一些流行于故乡及周边地区,以及全国各地的民谚俗语,加起来约有几十万条。《母亲词典》精选了其中一些精彩词条,以春、夏、秋、冬的时序做纵向编排,每个季度10篇,全书一共40篇;每篇分为“时令·风俗”、“人情·物理”、“饮食·健康”三个部分,再用“谚语+古籍+个人新解”的方式横向展开。作家韩小蕙称,作者所说的母亲,既包括自己的生母,也包括祖国母亲。“短短一句民谚,解释它们却都是引经据典,作者的学问和知识储备非常饱满。”评论家雷达认为,民间文化资源被人遗忘得太久了,现在被“突然发现”了!这本书汲取了民间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营养。

  学者李辉称,“文化没有过时的,它需要整体的尊重。那些打着时髦文化口号所推行的东西,也许正是对文化的摧残和破坏。所谓‘剔除糟粕’,很可能剔掉的是精华。比如当年的‘破四旧’,对家谱的彻底毁坏,就是从根上把精华的东西破坏掉了。《母亲词典》的价值就在于,尊重文化本体,深入研究、解读传统文化以及民俗文化“里面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