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是一个人口不足300人的小村庄,一直以来村民们都很团结。最近却因一条柏油路的走向问题,大家闹得不可开交。

  事情是这样的:县里拨款要为某库区移民村修建一条从村里到镇上的柏油路,该路就从我们村经过。我们村有个“80后”在县委办公室上班,建路的筹备工作自然就落到了他头上———当然,他不可能有时间、精力亲力亲为,最终还是由村干部牵头。

  工作一开始就遇到了难题:柏油路该从哪里经过?有人建议从村子旁边,有人说从村子中央,但都涉及到部分村民的田地征用问题。村里为此开了几次会议,没能达成共识。

  最后,村干部干脆把村民都排斥在外,将参会人员仅限于“80后”的家人。没几天,一份“经全体村民一致表决通过”的建路方案出台了。大家这才发现,此方案的每一项都“照顾”到了“80后”一家,确保了他们家不但没受到损失,反倒获得了诸多好处,而其他村民则要做出种种让步、牺牲。

  村民们自然不服气了,都怒斥后面的几次会议为“黑灯会”,更是将这条路戏称为“XX(“80后”姓名)路”。如今,这条柏油路因没做好群众工作而被搁浅。

  □赵华夏(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