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观察

  倘人们仍不知反省,不知对自己的做法“消毒”,则这种“毒素”终有一天会令人类反受其害。

  本周最令人关注的,莫过于问题明胶事件。4月19日,国家药监局公布首批胶囊药品抽检结果,修正药业等9家此前遭曝光企业均有产品铬超标,被视为不合格产品。至此,目前已被检测出铬含量超标的药品种类已达到17种,超标批次已达到了36个批次。

  问题明胶的毒害不言而喻,倘非媒体曝光,普通人至今恐也不得而知,而那些媒体之光照射不到之处,又有多少隐伏的毒害?如今毒胶囊已被封杀,若干涉案企业也公开道歉,但人们不免担心,自律、规则和监督是否形同虚设?如果不从规则上堵死“毒源”,就算问题企业此次被查处,责任人被追究,也难挽回毒胶囊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

  近日,湖南洞庭湖传出令人震惊的消息,数量稀少、濒临灭绝的淡水鲸类——江豚,被发现大批非正常死亡。据中科院水生所专家调查发现,其中一些江豚系被人为电杀、绞死。

  随着社会的发展,江河等自然环境被不断破坏,世代生存于兹的野生动物,其生存环境也变得越来越严峻。这本已令人唏嘘,而主管地方、部门的疏忽和某些人的人为破坏,更令这一问题雪上加霜。此次惨死的江豚并非死于“毒素”,但同样遭到人类无节制行为的“毒害”,倘人们仍不知反省,不知对自己的做法“消毒”,则这种“毒素”终有一天会令人类反受其害。

  日前,《新闻晚报》刊出一道小学生语文阅读题,答题的一年级小学生在回答“如果你是孔融会怎么做”时直言“我不会让梨”,结果被老师判错,引来广泛争议。

  一个美好的社会,当然应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懂得尊老爱幼,知道谦逊之美。但,一年级小学生的思想尚未成熟,其看似自私、利己的想法,只能来自家庭、社会,来自成年人。可以说,大人交际间的“毒素”,正在不知不觉中伤害着下一代。

  然而,“不让梨”的想法既出自孩子真心,且敢于公开答出来,这本身却是难能可贵的坦诚,更是对老师的信任。因此,老师不假思索地判错,是对这种坦诚和信任的“判错”,这样做的结果,也许会慢慢培养出口是心非的虚伪下一代。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毒害”?

  4月15日,阿富汗塔利班突然在首都喀布尔等地,发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春季攻势”,攻击了多个戒备森严的重要设防目标。这不仅让急于“凯旋”的北约盟军尴尬,也让世人忧心:10年阿富汗战争,目的据说是为了清除恐怖主义这个“毒素”。可如今10年过去,“消毒者”要打道回府,“毒素”却依旧肆虐。

  恐怖主义是人类共同的敌人,但怎样“消毒”,却绝非一味用猛药就能见效的。阿富汗的塔利班之“毒”,将是相关国家和整个国际社会的长期性难题。

  4月18日,苏丹总统巴希尔宣布和南苏丹这个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全面开战”。这两个昔日的“同胞手足”在国际调停下“友好分手”并信誓旦旦“长期睦邻共处”,不过是去年7月的事。

  反目成仇的原因,说到底是“旧毒发作”:宗教冲突、部落矛盾、边境纠纷,以及对“石油美元”的争夺。当初,国际社会匆匆忙忙给这对“连体人”做了分离手术,却并未把上述“毒素”消除干净。如今旧病复发,国际社会有义务“负责到底”,让这对从谈判桌边跳起来抄家伙的冤家冷静下来,再好好坐回谈判桌边去。

  世间事务,只要尽心竭力,都并非没有解决办法。这正是:“毒素”诚可怕,“消毒”价更高。

  □石在田(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