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之言

  既然是“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只要经费控制适当规模设计合理,超前建设一些机场也未尝不可。问题在于,建设经费从何筹集?

  民航局日前宣布,中国将在“十二五”期间建设82个新机场和扩建101个现有机场。《福布斯》杂志表示,这一机场建设热潮将浪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钱,并引述数据称2011年中国约130个机场亏损20亿元。对此,民航局局长李家祥表示,中国现在的机场建设不是超前了,而是滞后了。“机场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应有一定的超前性”。(7月25日《环球时报》)

  我国的机场建设究竟是超前了,还是大大滞后了,从不同的视角看肯定会有不同的结论。从当前刺激经济和用投资保增长的需要看,机场建设当然是一个不错的选项,而且,与发达国家横向比较,我们的机场数量也的确不多。

  可是,如果从国民收入水平以及乘坐飞机的普及率来看,坐飞机仍旧是少数人的专利,大多数人很可能一次都没坐过飞机,建那么多机场自然与自身需求无关。

  当然,既然是“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只要经费控制适当规模设计合理,超前建设一些机场也未尝不可。问题在于,建设经费从何筹集?其实多年来,我国一直向每个乘坐飞机的旅客额外收费,这也就是从机场建设费改名而来的民航发展基金。

  本来,早在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包括机场建设费在内的18项政府性基金政策于2005年底就该执行到期了;可到了2006年,“在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地方和企业的意见”之后,又将执行期延至2006年年底;接着,2007年,又再次延续机场建设费征收政策至2010年;到了2011年,财政部再发通知,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国家将继续征收机场管理建设费和旅游发展基金——机场建设费的续征“惯性”,不知道还将持续到何时。

  相比机场建设的超前,机场建设费的取消无疑是滞后的。而且,这样一个既没合法依据又无透明去向的收费项目,难言合理性。航空公司已然缴过的费用,每个乘客为什么还要再缴一次?是否为了保证机场建设的超前,所以乘客就要为此支付代价?因为机场建设需要钱,所以就可以持续不断地向乘客重复收费吗?机场建设可以超前,但是不要将之作为迟迟不予取消不合理收费的借口。

  □舒圣祥(湖南 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