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话题】

  继2010年《人民日报》带头揭露收视率数据作假后,有关“收视率数据存在重大问题”的声音一直也在业界流传。8月初,制片人王建锋在新浪连发数条微博直指电视台收视率造假,并提供了长达十几页的资料数据,这其中有和数据公司交易的合同文本,该公司联系人的短信对话截屏,也有索福瑞三天内收视率的显著提升数据。此次曝光再次引发业界及大众对于收视率及其功用、公正性、独立性的质疑。收视率是可以购买的吗?

  有关收视率的争论最有名的莫过于崔永元一句“收视率是万恶之源”。实际上,收视率是严格基于统计学的调查科学,样本的数量、分布、经济水平、教育水平、性别分布、年龄分布等都被详细考量。收视率调查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逐渐进入中国市场,到1996年央视调查咨询中心与法国索福瑞合作,再到央视、各上星频道、地面频道普遍接受、采纳、引用收视率调查数据并以此为衡量指标,整个过程与中国电视市场化的过程隐隐呼应。

  虽然在此过程中,曾经出现过对“收视率至上”“唯收视率”的争议,但由于其严肃的科学性、客观性,以及被大面积采信,索福瑞收视率成为中国电视市场唯一通行货币。截至去年,索福瑞的市场价值已经接近5亿。

  那么,为什么大家对“收视率”又爱又恨?内地电视台的经济来源70%以上来源于广告,整个电视行业将近一千亿的广告投放则主要依据收视率。根据媒介机构的数据,对于排行前列的电视台,广告主一般愿意为千人观看付出8元,收视率超过1的30集电视剧,广告主大约愿意付出2880万元的广告费;超过0.5则愿意多支付1440万元的费用,收视率过3则愿意支付过亿的广告费。面对巨额的广告诱导,电视台的考量也完全依照收视率进行:绩效的发放、人员的考核、节目的编排……相对于竞争激烈的电视创新和靠内容来争取高收视率,“做收视率”便成为一种便利的捷径。

  与收视率利益密切相关的还有广告代理公司。为获取更多的利益,许多广告公司一方面打压强势平台的收视数据以压低广告时段代理价格,一方面“培养”优质平台代理其广告,获取不菲的回报。

  今年6月,原央视索福瑞总经理王兰柱就曾发布微博称:目前收视率的乱象已影响到广电、广告行业健康发展;收视率已不只是索福瑞的问题,电视、广告、制作机构、广电都存在问题;收视率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发展的阻碍。

  由于收视率关涉巨大的利益,即便是尼尔森也曾经遭遇极大的信任危机,但这并没有妨碍尼尔森成为全球收视调查市场上的知名品牌。美国国会众议院就曾经因为尼尔森公司的视听率调查受到人们质疑,而专门举办听证会。

  在中国样本户信息、数据信息被认为是索福瑞的核心商业机密,一旦泄露、被操纵、被修改将会按照刑事案件处理。2008年西安的一名技术维护人员就曾因为收买样本户而被起诉判刑。但由于索福瑞没有执法能力,对于更多的案例只能因为证据不足,或者其他原因不了了之。

  每次收视率造假事件被曝光,都会引发业界对于收视率为王,索福瑞是否足够独立,索福瑞一家独大好不好的争议,也能听到索福瑞连连喊冤,这样周而复始。倘若不对每一次数据异动提出异议、保存证据、引入司法进行调查、严惩违法个人和机构,就算市场有更多的调查机构、花更多的钱进行技术改善,索福瑞发再多的申明,都无济于事。

  □梅子笑(北京 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