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国际总裁关建中。图/CFP

  大公国际联合俄、美两家评级公司成立世界信用评级集团,分析称打破三大传统评级公司垄断非易事

  新京报讯 (记者吴敏 苏曼丽)一家“世界信用评级集团”能否改变信用评级行业备受批评的现状?昨天,大公国际联合俄罗斯信用评级公司、美国伊根-琼斯评级公司在京宣布,将联合成立“世界信用评级集团”,力求推动国际评级体系改革。

  6个月内组建完成

  新机构总部将设在香港,计划用6个月组建完成,然后用五年时间构建起新型国际评级体系架构和运行机制;向全球提供信用评级,五年内建立统一的国际评级标准,构建国际评级监管体系,形成参与全球评级的能力。

  大公国际1994年经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经贸委批准,拥有中国政府特许经营的全部评级资质。俄罗斯评级公司是一家独立信用评级机构,获得俄罗斯联邦财政认可。伊根-琼斯评级获得了美国证交会颁发的“国家认可的统计评级机构”资格。

  世界信用评级集团声称,该机构由各国与评级无利益冲突的私营机构作为投资人,不代表任何国家和集团利益,是非主权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上述三家机构昨天还发布了“北京宣言”,邀请各国相关机构共同组建新兴国际信用评级机构。

  大公国际总裁关建中表示,现行的国际评级体系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维护最大债务国利益的鲜明评级立场使这个体系失去独立性。这一说法指向全球最大债务国美国的三大评级机构。关建中认为,世界最大债务国利用国际评级话语权,高估国际债务体系国家信用,低估国际债权体系国家信用,把债权国利益输送给债务国,导致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业内称破垄断不易

  目前,国际评级市场为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美国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所垄断。投资者在购买主权债券、公司债券以及其他金融产品前,主要还是依靠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

  分析人士认为,三大评级机构的垄断地位是在长期市场竞争中形成的,短期之内恐怕很难打破。世界信用评级集团尚缺少国际认知度,打破三大传统评级公司的垄断地位并非易事。

  ■ 分析

  评级体系亟待改革

  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安然公司丑闻和互联网泡沫崩溃,到2007年次贷危机,以及美国主权信用降级,评级机构不但未能及时向市场发出示警信号,还在关键时刻进一步恶化危机,使得建立新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的呼声日渐加强。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去年一篇《关于信用评级的若干问题及展望》的文章中指出,目前三大评级机构的现有体系加剧了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评级方法论和内部程序不够透明、行业垄断程度高、部分监管者和投资者过度依赖外部评级。周小川建议金融机构应减少对信用评级的依赖。

  而二十国集团以及欧盟方面也曾经表达过类似的观点。欧盟已于去年考虑建立自己的评级机构,并于近期开始对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投资者服务”进行调查。

  新京报记者 苏曼丽

  ■ 背景

  国际三大评级机构

  标普、惠誉和穆迪被称为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方法基本大同小异。在对一家企业或者市政机构进行评级时,通常指定一位主分析师负责评估其信用可靠性,提供评级推荐。而评级的最初决定和最后更改都由评级委员会进行。公布评级后,还会跟踪评级对象的信用情况,并及时做出调整。

  1975年之前,三大评级机构主要靠投资者购买评级报告获得收入,但购买评级报告的投资者一般是大型机构投资者,从而将小型投资者排除在外。1975年,美国证交会建立了“全国公认的统计评级组织”,此后债务发行人付费成为评级公司主要的盈利模式(主权评级除外)。但在这种盈利模式下,发债人有可能会要求它们出具更高的评级,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利益冲突问题凸显。

  新京报记者 沈玮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