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大会没有介绍与会嘉宾环节,甚至整个活动,没有主持人。就更像是一次学术活动,主题是反思MIT的办学,展望未来五十年的新发展。

  去年4月,麻省理工学院(MIT)迎来150周年校庆,我正好出席哈佛中国论坛,也趁机去“蹭”了一次校庆大会。

  正在MIT读研究生的刘欢,在带着我参观校园时,问我有无兴趣参加学校的150周年校庆大会,他说他可以搞到门票。我当时有些诧异,马上迎来大庆的MIT校园,根本就没有一点校庆的气氛,没有醒目的横幅,也没有彩色气球,要是在国内高校,校园应该处处都洋溢着欢庆气氛了。

  刘欢说搞门票,我本来以为难度满大,但其实就是在网上下载,每个MIT学生都有权限,当然有具体的张数限制。而学校的校园网,公布了十分详细的校庆学术活动安排,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前去参加。

  MIT的校庆大会放在波士顿展览中心。印象中,大概有3000人参加大会,事先准备的凳子全部坐满。我问刘欢,学校有组织学生参加校庆大会吗?我的这个问题是典型的中国式思路,因为凡是举办活动,国内高校都怕冷场,于是要组织、安排学生,保证会场座无虚席。刘欢不解地看着我,这怎么可能呢?除了要表演的学生外,其他的都是自己从网上下载门票来参加的。这样的机会很难得,只要有时间,大家都不想错过。

  这次大会也令我耳目一新,虽然校方也邀请了各方贵宾,包括中国政府官员出席庆典,可是,大会却没有介绍与会嘉宾环节,甚至整个活动,没有主持人。就更像是一次学术活动,主题是反思MIT的办学,展望未来五十年的新发展。学校校董、校长、教授的发言,很少玩虚的,没有大谈学校的卓越成就,而多是思考学校的未来。这和MIT的“书呆子”气质很是吻合。

  这种“书呆子”气在MIT的150周年校庆展中,更体现得淋漓尽致。展示的150件学生的发明中,既有雷达、第一台实时计算机、第一个人造假肢、更好的天气追踪系统、晶体管、频闪摄影,同时也有不少被认为是“荒谬”“无用”的发明——或者说“搞笑”的发明——“伟大的发明”和“荒谬的创意”共处一室,说的其实是最简单的道理,伟大的发明往往孕育在貌似荒谬的创意中。“书呆子”看似“呆”,可思想却天马行空。大学,给学生们创造的就是这种包容“荒谬”、无限想象的空间。

  而至今让我难忘的是另一幕:校庆大会结束后,所有与会的教授、学生,一起在会场后方区域,吃自助餐,大家排着长队取食,然后在一起聊天。这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盛大的PARTY。这又让我想起国内大学,不可能有这样的创意不说,就是安排,教授和学生往往是要分开的。

  每个学校的校庆各有各的形式,但主题不能偏离:师生是校庆的主角,大学精神是校庆的灵魂。

  □熊丙奇(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