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7日新媒体专电  从“田间锄地”的知青成长为一名经济学博士,一路走到共和国总理……李克强的经历在无数网民心目中,无疑是一个奋斗励志的“中国梦”的现实版。

  17日,这位“平民”首次以总理身份亮相,平实的语言、亲切的风格就像“邻家长辈在唠嗑”。但从一张词云图上又能看出,他身上延续的,是新中国总理们一贯的心忧天下;他骨子里饱含的,是攻坚克难、推进改革的坚毅决心;他举手投足间透露的,是严谨的法学精神和深厚的经济学背景。

  总理开篇“不离法”

  “词云”一朵,改革、发展、经济……在李克强总理的答记者问中占据了显著位置,这和几天前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出的关切一脉相承。但让人意外的是,今天的记者会,李总理开篇话不离“法”。

  “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几句简短的开场白,李总理目光炯炯。

  “李总理今天还谈到建设廉洁政府和法治政府,强调要用‘明规则’战胜‘潜规则’,强调政府要铁腕执法,可以看到他作为一个法律人的本色。”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湛中乐说。

  正如湛中乐所言,李总理接受过完整的法律专业教育,之后又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还具有从基层到地方再到中央工作的丰富经历,复合型教育背景和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让他具有很强的法律和规则意识。

  “今天听完后我有点感动,不光因为他的为民情怀,他所倡导的法律精神和规则意识,更是这个时代所特别需要的。”北京律师张静告诉记者。

  改革红利人民享

  “人民”一词在“词云”中占据了显眼的位置,这个几乎所有中国人都常挂在嘴边的词,今天却和另一个颇为专业的经济学术语“红利”搭配在一起。

  红利,英文为“dividend”,原意为从投资中获得回报。当李克强总理面对“下一步改革主要着力点”的提问时,他答“让改革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还有巨大的空间”。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这句常挂在李总理嘴边的话,如今已成为中国高校经济学课堂上讨论最热烈的话题之一,也成为中国老百姓望眼欲穿的期盼。

  “我们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李总理说。这样的表述与吴敬琏等著名经济学家一直以来的期待相符。

  “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如何锐意改革,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市场经济制度,成为大家寄托在新一届领导班子身上沉甸甸的重担。

  对此,李克强有一系列高密度、专业性、具体化的表述:经济转型要注意发挥财政、金融、价格改革的杠杆性作用,推动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更多向民生倾斜;在金融领域要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告诉记者,改革是有成本的,改革过程中肯定有必须舍弃的利益,但好的改革是有回报的,因为利益结构的调整会释放更多经济增长的潜力,不仅能够消化成本,还能带来更多的回报,这正是“改革红利”的含义所在。

  “我期待一场好的改革,像总理说的那样,为全体人民带来红利。”庄健说。

  “平民总理”多励志

  “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这九个字不是什么典籍的原话,是我的心得。”李总理这种不从书本上来的、带着泥土气息的表达,得到了无数草根的强烈认同。而一句“我是在田头锄地时得到高考录取通知消息的”,又点燃了许多平凡人奋斗的梦想。

  “我曾经是安徽凤阳的插队知青,很难忘那一段和乡亲们度过的艰难岁月。那里当时是中国农村出了名的穷地方,也是后来中国农村承包制改革的发源地。”2013年春天,当一国总理坐在你对面,和你分享他的人生故事,你是不是也会像网民“最爱佳冬”一样,觉得“很振奋人心”,是不是也能从中汲取人生的动力?

  “世界上优秀的政治家演说时,都善于从自己的故事说起,与听众们达到情感共鸣。”网民“巧智慧”在自己的微博中写道:在与记者的一问一答中,李总理让网民们实在地感受到现代政治家的风范。

  中国现代化的最大难题,是农民问题和城乡差距。事实上,李克强从读博士时,就已开始思考解决办法,他的博士论文主题有关城镇化。只是,他今天的表述更为浅显生动。

  “我在农村调研的时候,经常和农民们聊天,他们在谈到对未来生活的愿望时,不少人用一句简洁的话来表达,说是希望过上和城里人一样好的日子”。这和他在多个场合说过的“城镇化是拉动内需的最大潜力”,含义暗合。但今天的这句话,着实打动了亿万中国人的心。

  另一句拨动草根们心弦的话是“我们要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不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来自怎样的家庭背景,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应有的回报”。

  网民“彩云边儿”说,看完李总理记者会,感觉很好。我们想和他聊聊的话题是,让每个人都能实现“中国梦”。

来源:新华社
原标题:词云图里看“平民总理”的履职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