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邮储银行举办“学习中央一号文件暨推进‘三农’金融服务工作座谈会”。


邮储银行新疆阿勒泰分行信贷员雪灾后前往客户家中做调查。


邮储银行信贷员入户调查。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邮储银行积极拓展农村金融服务

  1月19日,《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简称“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提出“鼓励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农村金融业务”。

  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离不开金融的支持。1月23日,邮储银行召开了“学习中央一号文件暨推进‘三农’金融服务工作座谈会”。邮储银行行长吕家进表示,该行将秉承“普惠金融”理念,高度重视“三农”金融服务工作,把支持“三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作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为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推动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和增加社会就业做出更大贡献。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含金量很高,首次提出允许土地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解决农民无抵质押物的难题,同时加大农业保险,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风险分散、补偿和转移机制,都是创举。”邮储银行副行长邵智宝说。

  而拥有遍布全国城乡银行网点的邮储银行,是第8次被中央一号文件“点名”支持“三农”。据邮储银行副行长邵智宝介绍,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焦“三农”,便提出进一步完善邮政储蓄的有关政策,在“三农”建设上有所作为。此后,连续多年提出邮储支持三农,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服务。

  【放贷】

  加大投放力度 新增涉农贷款2004亿

  2007年3月,根据国务院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安排,在改革原有邮政储蓄管理体制基础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成立。在成立之初,邮储银行就被赋予了服务“三农”、服务城乡居民的责任与使命。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7年、2008年“一号文件”提出,要“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扩大邮政储蓄银行涉农业务范围”。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农村金融改革试点中,将邮储银行列为支持改革的主要金融机构之一。今年的一号文件再次提出鼓励邮储银行拓展农村金融业务。

  成立伊始,邮储银行秉承“普惠金融”理念,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号召,把“三农”金融服务工作放在改革发展的首要位置。几年来,该行大力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2007年6月,邮储银行在河南启动无抵押小额贷款业务试点,并用一年的时间将该产品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与此同时,邮储银行先后在黑龙江、北京及新疆等地先后成功研发了农场职工小额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及生产建设兵团小额贷款等一系列特色产品。

  截至2013年底,邮储银行在农村地区投放的“两小”贷款余额2921亿元,占全行信贷资产总规模近20%;涉农贷款余额3882亿元,其中本年新增2004亿元,增速近107%,超额完成了涉农贷款“两个不低于”目标。其中涉农小额贷款笔均放款额仅6万元,切实满足了“三农”客户群体迫切的融资需求。

  此外,邮储银行充分发挥覆盖城乡的网络优势、规模庞大的资金优势和百年邮政的品牌优势,深入研究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不断优化农村金融环境,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

  截至2013年底,邮储银行3.9万个网点中,有2.8万多个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占全行网点总数超过71%。邮储银行坚持扎根农村、服务农业、贴近农民,持续加大对“三农”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填补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空白,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反哺农村,努力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蓄水池”和“灌溉渠”。

  【支付】

  发展电子银行 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涉农补贴、新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新农保、新农合等多项惠农政策,且大多采用银行账户形式发放,边远地区农户对取款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农村银行网点、自助取款机少,支付渠道单一,因此,打造良好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是做好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

  为解决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小额提现难问题,“商易通”固话设备、助农取款机是邮储银行的两个新渠道。在乡镇及以下农村地区选择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信誉良好的商户,通过为其安装“商易通”固话设备,以商户先行垫付现金的方式为农民提供“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及余额查询服务。

  助农取款机深入到没有物理网点的乡村,这一创新的服务渠道切实构建起了支农、惠农、便农的“支付绿色通道”,对进一步提高“新农保”、“新农合”的覆盖率提供了支持保障。截至2013年底,邮储银行已建成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10.87万个,本年累计交易笔数超过600万笔、累计交易金额超过14亿元。

  随着互联网、手机的普及率迅速上升,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邮储银行拓展服务网络,弥补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覆盖不足,打造了包括5.68万台ATM、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视银行、微博银行、微信银行、易信银行在内的多样化的电子金融服务渠道。

  邮储银行工作人员介绍,ATM半数以上布放在县级及县级以下地区,手机银行提供客户端、WAP版、万能版(贴膜卡)、短信等多版本服务,支持操作系统版本最全,不仅支持智能手机和非智能手机,只要有手机信号,即使没有互联网也可以使用,给农村客户带来极大便利。

  2012年7月,邮储银行开通了专门针对农村用户的“汇易达”手机支付业务。用户可以在邮政村邮站、“三农”服务站和服务点商户处办理小额取现业务;可以办理行内汇款、跨行汇款和邮政特色汇款;可以实现农资款项的收取,还可办理查询、便民缴费等业务,真正让农民享受到便捷的支付结算服务。

  在完备的产品基础上,邮储银行还大力推进县级及县级以下地区电子银行的普及应用,改善农村地区客户金融服务条件。不仅全国首家开展农村手机金融服务试点工作,还在广大农村地区布放网银、手机银行终端,在有条件的农村实现WI-FI无线网路覆盖。截至2013年底,全国电子银行客户达到8520万户,其中县级及县级以下网点客户比例达到60%。

  昨日,邮储银行行长吕家进告诉记者,“我相信农村未来的互联网金融会快速发展,将超过城市”。邮储银行还将在农村布局互联网金融。

  【信用】

  建设信用村镇 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为了深入研究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邮储银行去年成立了单独的“三农”金融部,并且在各省分行也都成立了“三农”金融部。因此,邮储银行便有了自上而下的体系,有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员去研究“三农”的问题。

  “如果要想真正服务好‘三农’,首先要把信用体系建设起来”。邮储银行副行长邵智宝认为,经过多年的实践,邮储银行发展建设信用村,优化农村金融生态圈,是金融政策能否落地的关键。如果信用体系缺失,金融风险将加大。

  我国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且范围广泛,风险损失率高,且农民长期无抵质押物,导致很多银行不愿向农民贷款,担心风险过大。同时,由于农民分散,贷款的金额不大,而贷款的流程却要跟大额贷款一样,导致人力成本极高。

  “总之,有效防范和化解支农风险是实现农村金融商业可持续的前提”。邵智宝介绍,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农村土地经营权可抵押给金融机构,并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覆盖区域,鼓励开展互助合作保险以及推进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等,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未来农民更容易得到贷款支持。

  邵智宝称,邮储银行已经和地方政府、农业部门、农业龙头企业、农业担保公司、协会等部门合作,寻求信息和资源共享,搭建立体的增信体系建设,解决“三农”信用缺失的问题。目前已多次推动信贷下乡,开展信用村镇评比工作。

  据了解,邮储银行信用村镇建设活动,目前在新疆、辽宁、黑龙江等农业大省成效显著,已经评选信用村镇3000多个。并结合信用村镇建设,广泛开展送贷下乡、送理财知识下乡等活动。部分分行还在有条件的乡镇、村广泛建设“三农”金融服务站1000多个。

  本版采写/金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