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之言

  补充一级资本只能依赖于外源性的普通股股权融资,这就导致了银行生息资产扩张越快,对于核心资本的消耗就越剧烈,股权融资需求越强烈。2010年以来上市银行掀起了3轮融资巨潮,令股民谈之色变。

  据媒体报道,有股份制银行去年四季度接到监管部门通知,要求其资本水平在去年年底即需要达到资本新规要求,这相当于此前银监会设定的过渡期安排被取消。分析人士认为,银行业可能正面临更严格的资本监管要求。

  根据银监会2012年12月7日发布的关于实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过渡期安排相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到2018年年底,系统性重要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需要分别达到9.5%、11.5%,非系统性重要银行分别达到8.5%、10.5%。

  资本约束会制约银行的业务拓展,比如资本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银行可获配的年度新增信贷规模。而在目前银行融资并不顺畅的前提下,资本约束带给银行的压力尤甚。从国际上看,近年来境外监管机构纷纷放松对银行业的资本要求,例如,美国监管机构在2012年11月曾宣布无限期推迟“巴塞尔III协议”的生效日期。因此,有研究人士认为,取消过渡期安排、强迫大家达标并不是很好的办法。

  由于补充一级资本只能依赖于外源性的普通股股权融资,这就导致了银行生息资产扩张越快,对于核心资本的消耗就越剧烈,股权融资需求越强烈。实际上,在2009年信贷井喷之后,资本消耗速度基本没有降低过,为了补血,2010年以来上市银行掀起了3轮融资巨潮,因为股权融资可以补充核心资本,这种方式一度成为上市银行的主流选择,接二连三的再融资令股民谈之色变。

  鉴于国内大中型银行几乎已经全部是A股的上市银行,这也就意味着,针对银行的各种监管措施最终都将无可避免地会打在股市的屁股上。而监管部门若取消过渡期安排,令人谈之色变的银行融资压力或将再度提上台面。

  也许有人会讲,银行可以通过发行优先股来补充一级核心资本、以减轻二级市场的融资压力,但是,姑且不说优先股暂时还只是一种设想、最早也要到今年年底落地;更为主要的是,优先股的发行有额度限制,据平安证券测算,以三季报数据为基准,中国银行业优先股市值可发展到约1880亿元,估计极限全行业发行规模约在7000亿左右。优先股无法完全替代普通股,核心资本的补充依然需要依赖普通股东权益。

  当然,银行面临的资本缺口并不能简单地同二级市场再融资额画等号,但在IPO重启、年融资规模或达到2500亿元(据普华永道预计),且解禁市值高达1.62万亿的背景下,银行业的再融资需求必然是市场不能承受之重,或将成为压倒风雨飘摇的A股的最后一根稻草。

  □王莹(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