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的舞台艺术作品将陆续登陆北京的各大剧院,既有原创作品,也有复排的经典作品,以戏曲、话剧、歌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呈现。新京报为读者推荐其中几部。

  话剧 《故园》

  演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时间:8月31日至9月5日

  (9月2日、3日不演)

  地点:首都剧场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70周年,为此,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与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联合推出新剧《故园》。该剧以日伪统治时期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一段另类的八年抗战史。

  1937年夏,北平,建于半个世纪前的台湾会馆已成大杂院。台湾教书先生林文轩因办汉学堂而遭日本殖民当局通缉,逃亡躲进了这个大杂院。院子产权原属林文轩的父亲,林文轩希望借此机会赎回院子,因此与长年生活在院里的北京石匠何长贵起了矛盾。二人从最初的格格不入,到战乱中的患难与共,乃至生死相依,他们共同守护家园,抵御着以野田为代表的日本文化的侵略。1945年秋,日本宣布投降,饱经沧桑的台湾会馆,作为两岸同胞共同守护的精神家园,浴火重生。

  《故园》由曾写出过《北街南院》的编剧王俭执笔。北京人艺女导演唐烨独当一面执导该剧。演员阵容上,人艺安排了仇晓光、张万昆、邹健、高倩、白荟、米铁增、兰法庆等实力演员同台。

  一口地道的京腔是北京人艺演员的基本功,而此次《故园》中为了区分北平人与台湾人的身份,部分演员要学起“台普”。剧组特意成立了“台湾小组”,剧中的台籍演员高倩更把自己的台湾老乡轮番请到排练场教大陆演员说“台普”。除了“台湾小组”,《故园》也有“北平小组”,为的是让演员们互相切磋有时代感的“北平话”。

  除了把好语言关,导演唐烨还带领着演员们一起做案头工作,体验生活,深入了解台湾同胞在抗战时期做出的贡献。剧中,演员们还要用闽南语演唱台湾民歌《雨夜花》,借由思念情郎的歌词表达对祖国与家园的思念。除了闽南语民歌,台湾传统歌仔戏也将在剧中亮相,为全剧增添一抹“台湾味道”。

  京剧 《沙家浜》

  演出:北京京剧院等

  时间:8月26日至30日

  地点:长安大戏院

  抗日战争时期,沙家浜是一个江南的集镇,这一带是抗日根据地。以指导员郭建光为首的十八个伤病员,由党的秘密工作者阿庆嫂负责,安置在沙家浜的群众家中养伤,军民结下鱼水深情。反动武装“忠义救国军”的头子胡传魁、刁德一和日寇相勾结,秉承日寇黑田意旨,千方百计搜捕我伤病员。阿庆嫂以开茶馆为掩护,在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帮助下,冲破险阻,安全转移十八个伤病员。伤病员脱险后,配合大部队回兵东进,直插沙家浜,活捉日寇黑田,汉奸胡传魁、刁德一。

  经典大戏《沙家浜》此次在长安大戏院连演六场,8月26日、27日、29日、30日晚的演出由王蓉蓉、杜喆领衔主演,8月28日晚和30日下午的演出由杨少彭、郑潇领衔主演,其中30日下午为公益演出。

  歌剧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时间:11月5日至8日

  地点:国家大剧院歌剧院

  国家大剧院将于11月推出的这部歌剧,由中国作曲家唐建平作曲,王晓鹰执导,改编自苏联作家鲍里斯·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说。故事取自一个真实事件,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在森林中进行的一场激烈残酷的阻击战。1972年的电影版本,曾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评剧 《母亲》

  演出:中国评剧院

  时间:8月27日至28日

  地点:中国评剧大剧院

  现代评剧《母亲》,根据“当代佘太君”邓玉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成。这位英雄妻子、母亲,将丈夫和儿子一共七位亲人送上前线,而他们全部在战争中牺牲。2012年,密云县委县政府在石城镇张家坟村新村中心,建设了邓玉芬雕塑和主题广场,纪念其伟大的爱国精神。

  评剧《母亲》的故事也发生在北京密云,全剧不出现一个日本兵,完全从一个女人的遭遇来表现这场战争。故事讲述的是抗日战争的爆发打破了邓玉芬与家人原本平静安宁的生活。为了民族大义,邓玉芬的儿子们与丈夫毅然参军,支持抗日,不幸就义,铸就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密云地区的敌后抗战也正是全国抗战的一个缩影,邓玉芬更是千万中华母亲的代表。而采用评剧的形式表现这个故事,更利用了评剧唱腔旋律优美、通俗易懂,表演朴实、自然、亲切,生活气息浓厚的特色。

  《母亲》聚集了多位国内戏剧戏曲界的一线创作者,剧本由《狗儿爷涅槃》的著名编剧锦云执笔,张曼君担纲导演。中国评剧院院长、国家一级作曲王亚勋,评剧作曲家刘文田,东方歌舞团音乐总监赵石军共同出任音乐唱腔设计。剧中母亲邓玉芬一角由国家一级演员、白派传人王平饰演,其代表作有《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马本仓当官记》、《花为媒》等。此外,这部戏还网罗了一批80后、90后的优秀年轻演员,包括郑岚、张超群、于海泉、毛宗名等。

  曲剧 《四世同堂》

  演出:北京曲剧院

  时间:10月1日至2日

  地点:海淀剧院

  老舍原著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辅以北平小羊圈胡同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描绘出日寇铁蹄下中国平民的悲惨遭遇与反抗斗争。

  作为北京唯一地方剧种,北京曲剧以表现北京市井生活,突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见长。在编剧王新纪的笔下,集中刻画了祁老人、瑞宣、韵梅三个人物。同时,该剧保留了原著中那个鲜明独特又富有深意的日本老太太,让她在剧中不断出现,成为一条剧情线索。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陈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