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

  春节期间,很多消费者都感到青菜特别贵。在广州,菜心、菠菜等基本都在每公斤20元以上,深圳的香菜卖到了1公斤47元……

  普通青菜的价格一直比鱼、肉等便宜,一旦连值不了多少钱的蔬菜价格都出现上涨,人们难免会认为哪里不对头。

  其实,市场经济在大众心理层面的推进,首先需要挑战的正是这种非市场时代遗存的固有成见。为什么菜价一定要比肉价低?事实上,猪肉和蔬菜作为基础商品,在当前都是十分市场化的产品品种。蔬菜销售背后涉及的是菜农、菜贩、供应商、销售商等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且他们之间已形成了成熟的商品供应链,与猪肉的生产销售链条并无二致。既然是市场化定价,那么最基础的就是遵循基本的供应需求规律——如果需求大于供给,价格就理所应当上涨。

  以深圳的情况为例,销售商把香菜价格定到47元一公斤看似有悖常理,但事实恰恰相反,这样的高价正是市场供需博弈的体现。春节期间,生产、运输本身就有限,再兼之天气、外地菜贩回家过节等因素干扰,偶尔出现涨价并不悖常理。

  当然,也有意见认为,蔬菜作为社会必需品,有必要对其价格进行干预以维系社会公平。不过,笔者认为,如果对于并非垄断的商品市场价格贸然动用行政手段,短期可能会降低菜价,但长期来看只会伤害供给端,伤害市场自发的价格调整功能,有时甚至会出现菜贱伤农的窘境。

  在正常情况下,菜比肉贵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让菜价的涨跌遵循市场的供需,不盲目加以干涉,才真正有利于菜农和消费者。

  □边际(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