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昆

  中国著名建筑师及室内设计师,北京居其美业住宅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倡导实用、美观、经济的设计理念,引领和推动了城市居住生活方式变化的潮流。同时投入色彩流行趋势和相关产品设计的研究,持续推动室内设计色彩运用的专业普及工作。

  代表作品

  远洋万和公馆8号、杭州绿城桃花源、上海中海紫御豪庭、居然顶层大师之家

  房子是要适应人的生活状态

  新京报: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才称得上是“豪”宅?

  戴昆:今天的豪宅往往销售的是地段稀缺性。但从房子的实际居住体验上来说,真正想具有豪宅的素质,或者说优越的居住体验,仅凭位置是无法决定的。

  传统上,海岸、山地、湖泊这些优越的自然资源当然能给住宅区带来良好的生态环境。但人的居住是社会性行为,必须要考虑周边的社会服务配套设施,以及与市政配套(如机场等)的距离。在同等条件下,则要考虑物业管理和设施配套等一系列资源。

  而豪宅并不仅仅是外立面的高端石材,房子内部的细节设计、物业管理水平,可能会对生活产生更大影响。

  新京报:豪宅设计中怎样才算是回归居住本质?

  戴昆:当购房者按照他所居住的城市,所生活的区域、位置、自然条件、交通条件、社会配套等因素,选定一套房子之后,接下来就需要关注在这栋房子中的居住状态。这也是容易被购房者忽略的一个环节。

  我们生活在一所房子里不仅仅是吃饭、休息,还需要不同情境的社会活动,更需要不同空间为这些活动提供场所。这些活动和需求的复杂性表现出豪宅特点。豪宅需要满足更多生活所需,更多的生活场景所需,而不是简单地保证温饱。这是建筑设计师和室内设计师要考虑的专业内容。

  当中国的消费者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这样的消费选择时,对住宅的深入研究,以及对人的行为模式和生活状态的深入研究变得极为重要。毕竟,房子格局后期不那么容易改变。

  豪宅要解决“里子”问题

  新京报:回归居住本质后,未来豪宅空间打造的重点将会落在房子的哪些功能区里?

  戴昆:当空间面积这种基础条件具备到一定层次后,业主的面子问题很容易解决。但生活当中带来不便的,其实是里子的问题。比如卫生间空间较小,卫生间的排气、采光、通风都很难得到保证。每天在这样很重要的生活空间中,心情也很难得到保证。同样的,一个好的房子,应当有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厨房,让人愿意为自己和家人下厨。卫生间空气凉爽透气,有热烘烘的毛巾。收纳空间可以保证整齐舒展的衣物等等。

  新京报:当下,一批年轻的新贵群体正在崛起,他们也成为了豪宅的购买主力之一。作为设计师,如何应对居住者理念和习惯的变迁?

  戴昆:客户群的转变是一个柔变过程,而不是一个跨越式的猝变。工作在一线的设计师每天都会感受到客户需求和审美的变化,包括越来越多元、年轻、时尚、国际化。

  我觉得问题反倒容易出现在对消费者需求变化没有那么敏锐的传统运营生产环节。最近大家可以发现,更多的厂家在寻求室内设计师的支持,对产品的更新和研发方向进行把握。因为他们在生产端远离市场前沿,很难敏锐地把握年轻客群需求的变化。

  色彩让居住空间更加优雅柔软

  新京报:您如何看待色彩应用在豪宅空间设计中的地位?

  戴昆:随着居住品质的提升,大家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一定会越来越细致,对于居住品质要求的表达也越来越细微。我们自己在对色彩的丰富性和表达性这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和尝试,也是为了应对这种需求。

  人们发现居住环境不见得那么刻板。这就和服装设计一样,我们都经历过了全中国都是绿色、蓝色和灰色的年代,然后逐渐发现我们的服装、面料和生活中的各种色彩环境都在丰富、个性起来,细微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和不同场合的应对。我们的室内环境也在用这种细致的方式表现居住者的欣赏品位、生活习惯和爱好兴趣。我想这样的室内设计就进入了个性化时代。

  新京报:在您与众多开发商合作的豪宅项目中,最满意的是哪一个项目?有没有令您记忆深刻的细节?

  戴昆:这是一个不大好回答的问题。作为一个职业设计师,我所在的公司每年完成两百个以上的项目,我们要求必须对每一个项目都投入极高的热情。设计师不断在追求更完美的解决方案,他的关注点永远都在明天。所以很难说他过去的作品中最满意的是哪一个。

  而每一次工作都有偶然性,不同的客户、施工单位、材料商,都可能带来不一样的成果。设计师并不能把控每一个项目的完成,可能对我们来说,一个好的业主和施工配合方,对项目的完成的作用更加重大。

  设计工作需要理性判断

  新京报:室内设计师如何保持源源不断的创作力?

  戴昆:设计是一个严谨的、推论性的逻辑工作。设计师每天面对的工作实际上就是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求完美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就像做一道数学题。我们更熟知的是客观的物理限制、法规限制和造价限制等因素,在这些条件下寻求最合理的解决方案是我们的工作。

  设计师保持自己创作力的旺盛,更多时候来自于自我之约和职业素养的培育。当然,每天坚持十几个小时的工作,对设计师的体力和脑力都是种考验。所以我们会用一切可能的时间锻炼身体、读书、旅行,去不断地感悟和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案。

  新京报:什么样的设计最能打动您?

  戴昆:对我而言,设计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我更多看这个设计是否得体,是否在恰当的时间和恰当的位置提供了最经济的解决方案。说到我自己,我希望自己的每一个设计,让每个人进入这个空间或场所后,感觉这就是这个空间自然而然的样子。

  新京报记者 方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