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天河工程”是一个美好的理想,目前尚无科学论证。其能否实现,仍待观察。

  “天河工程”论证启动会暨第一次专家组会议近日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这一科研项目由清华大学与青海大学联合团队主持,目的在于科学分析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进而采取人工干预手法,实现不同地域间大气、地表水资源再分配。

  “天河工程”是一个比喻说法。通俗地说,就是通过空中搬运水汽到干旱地区降雨,供给缺水地区以水,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需求。科研人员现在提出的“天河工程”设想存在三种范式,一是神话,二是科学,三是自然。

  神话的范式以《西游记》的描写为典型。在车迟国里,孙悟空帮师傅求雨,请来雨神,后者挟持几朵云彩到车迟国就降下雨来。这种神话的调水是完美的,可以定向、定量和定点。科学的调雨和降雨在今天也能部分做到了,这就是人工增雨。

  人工增雨是用高炮把含有碘化银的炮弹打入有大量积雨云的4000至5000米高空,碘化银在高空扩散,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达到一定体积后降落成雨。

  自然降雨是一个随机的过程,但是也有定向、定量和定点的因素。例如哈尼梯田所用的水就是一个大自然搬运水的过程。哀牢山的水从低纬度红河蒸发升空,来自南边海洋上空温暖而湿润的气流沿哀牢山南坡上升,这些气流随气温的逐渐下降而冷凝成雾和雨,降落到原始森林,形成涓涓细泉,下泻江河。哈尼人在靠近森林的地方挖筑大沟,把下泻之水悉数截流,引大沟之水灌溉梯田,水又沿层层梯田注入江河,再度蒸发升空,形成一个完整的水系循环。

  这种自然的水调配就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天河,但是跨越的地区和空间不大。现在,科研人员要通过天河实现不同地域之间的水的搬运,在大气边界层到对流层范围内存在稳定有序的水汽输送通道(即“天河”),科研人员要通过对大气中水汽含量及迁徙路线的监测,掌握水汽迁徙规律,并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人工干预,把水搬运(降雨)到缺水的北方地区。

  但是,科研人员如何能找到一个像哀牢山地区那样有规律的定向、定量和定点的空中搬运水的“天河”,如何论证“天河工程”的实现,现在还语焉不详。作为一个美好的理想,“天河工程”未来能否实现,仍待观察。

  □张田勘(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