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集、小说和电影的服装设定各有不同。


剧集、小说和电影的服装设定各有不同。


剧集、小说和电影的服装设定各有不同。

  备受瞩目的迷你剧《使女的故事》已于4月27日起在Hulu播出。这部作品改编自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反乌托邦名作,由《广告狂人》女星伊丽莎白·莫斯主演,讲述了在未来世界的极权社会,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生育率下降,“使女”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后一批能怀孕的女人,沦为“生育机器”。作品充满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同情,正如原作者阿特伍德所言,“女权即是人权”。

  故事

  关于女性的政治寓言?

  《使女的故事》改编自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创作于1985年的同名反乌托邦小说。故事讲述的是在未来的美国,环境严重污染,出生率骤降,境内的神权军事独裁建立了全新的男性极权社会“基列(Gilead)共和国”。妇女沦为被称为“使女”的生育工具。主人公奥弗雷德(offred)便是其中一位。她的女儿被抢走,她自己也失去自由,但在这个男权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的地方,她必须想尽办法求生。

  开播当日,Hulu一口气放出这部10集迷你剧的前三集。作为一部聚焦女性的剧集,这三集由女性电影人瑞德·穆拉诺执导或许再合适不过——穆拉诺近期最为人熟知的作品便是Beyonce的《Lemoned》MV,故事讲述了黑人女性的一生。《使女的故事》中集权和宗教的背景设定,给予穆拉诺的镜头更多发挥空间。充满寓言意味的构图和色彩运用,让剧集充满电影质感。

  1990年电影版

  《使女的故事》原著曾获得了星云奖、布克奖、普罗米修斯奖等多个文学奖项,也曾多次被翻拍成电影、电视、广播和歌剧。1990年的电影版,由《铁皮鼓》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执导,女主角奥弗雷德则由英国演员娜塔莎·理查德出演,费·唐纳薇、罗伯特·杜瓦尔等著名演员也加盟其中;坂本龙一也亲自为该电影谱写音乐。但该片的口碑却不尽如人意,有评论说:“剧本和电影相较阿特伍德的小说都有所欠缺,它更像是从始至终的色情电影,而非用不安的眼光看待未来,令人失望。”

  争议

  原著内容仍是禁忌?

  《使女的故事》这本书在学者界受到评论家的一致好评,阿特伍德也因此巩固了其作为20世纪杰出作家的地位。然而,当她的书在1985年首次出版时,并不是所有的评论者都相信阿特伍德在书中对社会现状的“警示”。

  阿特伍德的小说,尤其是《使女的故事》,经常作为北美高级英语文学和作文考试的开放性试题。然而,很多人也对这本书在学校里传播表现出不满。首先是一些父母,他们担心书中有明确的性行为和成人主题的内容;而其他的不满则来源于,他们认为这本书描绘了太多对宗教的消极看法。曾有媒体报道,2008年,加拿大多伦多的一名家长就曾写信给儿子的高中校长,要求学校不要再让学生阅读这本书,因为“小说充斥着虐待妇女、性爱和惨淡的抑郁症的场面”。2012年11月,北卡罗来纳州吉尔福德县的两名父母也抗议,不要将该书再列入学生所需阅读的清单。

  加入黑人元素

  在原著小说中,作者没有描述任何黑人相关的内容。因为故事里黑人已被镇压了。但《使女的故事》的执行制片人布鲁斯·米勒有意在剧中设置了黑人的角色。

  布鲁斯透露,他认为小说是可以铺垫故事的前提背景的,但剧却很难跟观众解释,为什么黑人没有出现在这部剧的世界中。“即便原著小说解释了为何犹太人没有出现在书中:吉列德政府让他们选择转换为基督教或移民到以色列,但选择移民的人却被倾倒入海洋。但为什么我们只能覆盖到书中使女们的故事,却不能表现有色人种被遣送到内布拉斯加州呢?”

  撰文/张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