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辈教育能够消除隔阂,让同学间更亲切、更自然。 资料图片

  (上接D02版)

  ■ 探索

  受助者 希望将经验传递下去

  从初一到初二,严淇予分别参加了两个学期的朋辈教育项目,介绍辅导的科目分别是数学和英语。“我的数学和英语提高都很快,尽管每周只有半小时的辅导时间,但我觉得特别有效果。”

  严淇予说,北师大的大姐姐在辅导中更多教会她一些学习的方法,这让她受益匪浅。“我英语背单词不好,发音也不特别准确。大姐姐在辅导时写了一张音标表给我,告诉我字母发音规律,以及如何通过词根来记忆单词。辅导中,大姐姐还帮助她扩展了很多词汇,两个人还彼此加了微信,有什么疑难问题,只要她提出来,大姐姐都会给她解答。这让她从对英语很头疼,变得学起来乐在其中。”

  不久前,学校组织了一个活动——《你是N年前的我》,请初二学生到初一介绍经验,严淇予入选到初一进行“演讲”。对于要给低年级同学讲什么,严淇予心里很纠结。于是,她向朋辈教育的大姐姐求助,大姐姐从框架上给予了她重要的指导。那次演讲中,严淇予重点讲了小学到初中应该怎么调试,学习方法要做哪些调整,同时还涉及到了未来中考。“我建议学弟学妹,一定要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去选科,而不要觉得哪个容易考高分就选哪科。”

  能把大姐姐教给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低年级的同学,严淇予感觉很不错。

  志愿者 从个体辅导走向整体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山诗社和北师大中华诵经典诵读协会,是北师大校内两个古诗文唱诵方面有影响力的社团。针对中学生学习古诗文的需求,北师大学生借助朋辈教育项目,将这两个社团的专业资源引入到北师大三附中。

  北师大学生徐文霞曾参与过两个学期的朋辈教育项目。最初,她的工作只是每周一次帮北师大三附中的学生辅导功课。在交流中,大学生们发现,学校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需求很大,也需要相关资源支持,其中就包括古诗文吟诵的教学。

  作为北师大中华诵经典诵读协会的一员,徐文霞与其他从事朋辈教育的同学一起,与北师大三附中商量,希望用他们在吟诵方面的专业知识,辅助学校古诗文吟诵的教学,学校欣然同意,并把辅导时间定在学生的课后一小时时段。

  与此前一对一的大学生与中学生个体单独朋辈辅导不同,这次,大学生们专门成立了古诗文吟诵教学小组,每周上课之前,所有小组成员要在一起备课。从诵读内容选择、到教学设计,都是小组成员共同商议决定。这样的大学生朋辈教学,持续了一个学期。在此后学校文化节上,初一和初二学生还展示了学习成果——学生身着古装,在全校学生面前唱诵《关雎》和《蒹葭》。

  徐文霞说,“课后一小时的活动也属于朋辈教育,只是相比大学生一对一的答疑、辅导,更具系统化设计。”

  ■ 观点

  朋辈教育贯穿大中小三段

  ●北师大三附中校长白计明

  在朋辈教育的实践中,学校也获得了更多启发,从而在校内建立了“学长制”,在高中生与初中生之间开展朋辈教育。下一步,学校还计划将朋辈教育延伸到周边小学,让学生也走进周边的学校当学长,做朋辈教育。这样,大、中、小学就联动起来,教育不再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另一方面,我们希望大学生也能在朋辈教育中获益。包括找到在北京的归属感,参加朋辈项目的大学生志愿者多数都是师范生,这段经历可以帮助他们提前了解未来的教育对象,更好地了解学情。同时,我也希望把北师大三附中作为大学生教学研究的实践基地,将学校的日常课程、市区级研究课等优质课开放给志愿者,方便他们按兴趣自选听课。此外,按要求完成朋辈教育的大学生将会获得一份包括中学评价在内的实践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