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讲坛吸引了众多留学生。主办方供图

  5位国学大师设坛授课,200余名粉丝率先抢到“入场券”

  新京报讯 (记者郭超)9月18日,第六届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大师讲坛最后一讲,在国子监彝伦堂圆满结束。

  来自清华、北大等高校的5名国学大师,分5天在国子监设坛授课。五场讲坛吸引不少粉丝慕名前来,新京报共邀请200余名粉丝参与活动,其中不乏外地专程来京听讲座及呼朋引伴参加者。

  国学大师讲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去面对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昨日上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史学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陈祖武,带来关于《对待传统文化得有三种精神》的讲座。

  这是本次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大师讲坛的最后一讲。讲座一开始,陈祖武提出三个问题:中华文化是利己文化吗?中华文化讲的“天下”是个什么概念?为什么习近平同志要把以文化人作为时代任务提出来?

  陈祖武指出,中华文化绝非利己文化,而是把个人和他人融为一体、去追求中华民族的高尚理想和境界的人类先进文化。随后其深入浅出阐释中华文化,引发现场不少国学爱好者的共鸣。

  不少听众是得知新京报“我要听国学”的活动征集消息后慕名前来。贺壮壮早早帮自己和11岁儿子报了名,“儿子已学习背诵了一年的《论语》,趁此机会带他来感受下中华传统文化。”她说。

  粉丝学习“和合精神”

  高中生佟月双打记事起就喜欢中国历史和古典诗词,长大接触到国学后“相见恨晚”。她在新京报官方微博看到“我要听国学”活动征集消息后,第一时间就报了名。“我特别珍惜这次机会,九点半活动开始,我八点半就到门口等着了。以后再组织这种活动,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我。”

  9月16日大师讲坛的听众张琳说,教授思路特别清晰,讲座内容都很贴近生活,自己和朋友做了好几页笔记。“最近的时政热点,如一带一路等都有覆盖。以前只是听说过‘和合精神价值’这个词,但具体含义不是很清楚,听完讲座彻底明白了”。

  报名参加了两场讲座的周毓茜表示,自己是名公务员,这些学术上的知识平时不大能接触到。“讲课教授们很好地将中国传统国学文化和当今政策结合起来,我也明白了现在一些政策和大政方针,很多都是根据传统文化的脉络制定的。国学讲堂活动让我增长不少见识,真的不虚此行。”

  ■ 回顾

  5位大师走进国子监

  ① 9月10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原主任周桂钿,以《国学中的孝道》为主题进行讲解,拉开此次讲坛的序幕。“孝道的本质是什么?实际上就是一句话,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种报答就是礼尚往来,是知恩图报延伸出来的。”

  ② 9月12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陈来,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孔子语录引入,从治国理政、社会、个人三个层次,结合诸多案例解读中华文明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

  ③ 9月13日,北大哲学系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楼宇烈,讲解《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富而不教,人们就会被无限的物欲追求而蒙蔽,失去精神追求的方向。”83岁高龄的先生身着白色对襟绸衫为听众答疑解惑。

  ④ 9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张立文,深入浅出地阐述中国伦理学的和合价值,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和合文化在治理国家、化解社会冲突和危机及构建和谐社会方面,作出的贡献及具有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⑤ 9月18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史学教材编写课题组的首席专家陈祖武,为听众带来关于《对待传统文化得有三种精神》的讲座,围绕对待传统文化继往开来、科学扬弃、以人为本三种精神,深入浅出地阐释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