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 (记者信娜)今日(9月27日),记者从北京市地震局了解到,作为我国首个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的基础性国家标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指南》(GB/T 33744—2017)出台,将于2017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市地震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丁彦慧表示,未来也将会出台针对应急避难场所的法规,推动标准落地。

  标准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日常管理、应急启用、安置运行、安置运行结束等七个方面,另包括12个附录,明确了应急避难场所日常管理的工作制度。

  北京市地震局副局长谷永新介绍,该标准是我国首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国家标准,填补了我国在场所运行管理方面的空白。此外,对于规范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运行管理,指导民众的疏散安置行动,提高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市地震局高级工程师杨国宾介绍,标准规定,每一个应急避难场所需要编制疏散安置预案以及内容;启用应急避难场所后,民众进入避难场所需要登记等,“登记表格可以为建立应急避难场所信息数据奠定信息基础。”

  此外,北京也将加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市地震局应急救援处处长黄雨蕊表示,目前,北京应急避难场所仍有缺口,共有120处应急避难场所,总面积1800多万平方米,可以容纳约300万人。

  此前,市地震局副局长吴仕仲表示,“十三五”期间每个区至少新建一处一级应急避难场所,建成功能比较完善、布局比较合理的一批应急避难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