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最新数据显示全世界每3秒就发生一起骨质疏松性骨折,专家提醒预防控制应贯穿全生命周期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的主题是“爱惜骨骼,守护未来”。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共同推出的《骨质疏松症防治》和《骨质疏松症防控指南》强调,骨质疏松症预防控制应贯穿全生命周期,如儿童、青少年、中年和老年时期。

  专家同时提醒,除了摄入足量的钙,进行适量运动等多种方法也都可以预防并延缓骨矿物质含量的流失。但如果已经出现骨质疏松,单纯补充钙是不够的。

  每3秒就有一起骨质疏松性骨折

  正常情况下,骨头的自身结构是很细密的,通过骨小梁(类似于小支架,相互搭接)支撑骨骼,从而使骨骼能够支撑身体重量,同时为人体活动提供所需支撑。所谓骨质疏松,就是骨头内部结构发生了一些异常,骨头强度下降,容易发生骨折。具体来说,骨小梁会逐渐变细,当骨小梁细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断裂,骨的强度也会明显下降。北大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高蕾莉解释说,“这就好像一个凳子,四个腿之间,还存在很多相互连接的小木条,因为这些小木条的存在,这个凳子也许可以承受一头大象的重量,如果仅有四个腿,那凳子可能只能承受一只兔子的重量。”

  根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 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世界范围内,骨质疏松症每年导致890万人发生骨折,也就是每3秒就会发生一起骨质疏松性骨折。其中,女性发生的比例要高于男性。在我国,超过2.1亿人存在低骨量问题,有近7000万骨质疏松患者。

  由于其发生悄无声息、多数没有明显症状的特点,骨质疏松又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其引起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检测骨密度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发生的概率也在增加。大多数患者在早期没有症状,随着人体骨质的逐步流失,患者会逐渐出现腰背疼痛或全身骨骼疼痛。骨质疏松症严重时,就会出现身高缩短和驼背,胸椎压缩性骨折还会导致胸廓畸形,甚至稍有不慎受到磕碰便摔成骨折。

  最常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部位为椎体、腕部和髋部,其次可见于盆骨、上臂和小腿等部位。其中,髋部骨折由于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对老年患者伤害最大而受到重视。中国2010年因骨质疏松性骨折造成的耗费达到了94.5亿美元,仅髋部骨折的年人均耗费就达到4330美元。

  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包括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尤其髋部骨折家族史)、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体力活动少、饮食中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等。其中,40岁-59岁是人一生中骨质疏松风险升高最快时期。

  目前,双能X线骨吸收测量仪(DXA)检测的骨密度值已被公认为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准,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测。

  预防骨质疏松要从“娃娃”抓起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网站发布的骨质疏松症防控指南强调,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控制应贯穿生命全过程。要预防骨质疏松,骨矿含量至关重要。骨矿含量是一生的积累,胎儿时期就应该注意骨矿含量了,而骨矿含量一生中的最高峰在30岁-40岁之间,然后开始下降。

  因此,从青少年时期就要开始预防骨质疏松,通过健康生活习惯获得较高骨峰值,维持骨健康;中年时期应通过均衡营养、戒烟限酒、体育锻炼等维持骨量,减少骨量丢失;并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关注骨骼健康。老年时期更要降低骨丢失率,减少骨折的发生。

  在饮食方面,平时可多吃钙含量高的食品,比如牛奶等奶制品、海产品、一定量的蛋白质、坚果等。中国人的膳食结构中往往钙摄入量不够,所以儿童、孕妇、绝经后妇女、老年人需要额外补充钙剂,儿童还需要补充维生素D。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孔灵芝提醒,运动对于促进骨头的成长很有效;多晒太阳,有利于钙的吸收。此外,还要避免钙流失增多的不良生活习惯,比如吸烟、大量饮酒和碳酸饮料,久坐不动等。

  ■ 健康提醒

  补钙要科学 避免被“套路”

  人体中99%的钙在骨骼里,钙是决定骨骼健康的关键元素。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日钙摄入量只有400毫克左右,距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推荐摄入量800毫克至1000毫克相去甚远,缺口高达600毫克。

  如何补钙成为了很多人关心的话题,但是,解放军第309医院营养科主任左小霞指出,生活中仍存在不少补钙误区亟待纠正。

  误区一:

  “蛋壳醋”比钙片有效

  有养生专家提到,将鸡蛋泡在醋里,蛋壳里的碳酸钙会和醋酸反应,蛋壳慢慢溶解,形成富含钙质的“蛋壳醋”,补钙效果比牛奶、钙片还好。

  左小霞指出,这个方法其实不靠谱。补钙要注意钙的吸收率问题,因为鸡蛋壳含钙,醋泡蛋通过醋来溶解出鸡蛋壳中的钙,即便有很高的含量,但所含的钙也是结合型钙,而不是离子钙,很难被人体消化吸收。

  误区二:

  把骨头汤当成补钙利器

  有些影视作品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家人、朋友带着精心熬制的骨头汤去医院看望车祸骨折的病人。他们认为骨汤补钙,精华都在汤里。

  左小霞指出,骨头汤里的钙含量其实非常少,与牛奶相比,骨头汤里的含钙量要少很多,因此不能作为主要的补钙方式。日常饮食中的奶制品、豆制品、坚果、水产品、深色蔬菜都有利于补钙,应常吃。

  误区三:

  仅吃钙片能防骨质疏松

  很多人常常会花大价钱买钙片补钙,防治骨质疏松症。

  左小霞强调,吃钙片并不能替代合理的饮食,应以食补为主,辅助钙制剂,再加上晒太阳、运动等多管齐下。对于老人、小孩和胃不太好的人,建议服用有机钙,如醋酸钙、柠檬酸钙等,因为有机钙产品不需要胃酸来帮助钙溶解出来变成离子。除了钙质,还要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帮助钙的吸收。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