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来自新京报“动新闻”

  这几天,来自山东莱阳市的14岁“神童”李某火了。这“火”的路径还挺绕,先是被捧,再被质疑,最后陷入罗生门,可谓是一波三折。

  一开始是火在其亮瞎众人眼的简历和科研成果,还有那直接签约麻省理工的机会,公众有的便是“叹服”之心。随后,袭来的是浪潮般的质疑,网友们扒出了问题重重的各类证明资料,这算是“火上浇油”,留下的便是“鄙夷”之心。

  最后,当地教体局经过进一步调查后坚称: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是事实,可麻省理工学院则回应,不存在主动去签下一个学生,或是与学生签合同的情况。看到这,此事的“罗生门”算是达到高潮,公众也恍惚,有了“糊涂”心。

  按理说,“叹服”和“鄙夷”之后,应有的是明朗的真相,可现在却是难以疏解的“糊涂”,是更加复杂的罗生门。说白了,真相不仅没有越辩越明,还多了几层神秘的面纱,这与调查和探析事实的正常规律是相违背的。

  要想破解这一疑虑,就要先明晰罗生门的本质,即对同一件事情,个人会因为立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我们带着这个本质的启示,再回到具体的现实情境中,会产生一种新思考:那就是“糊涂”的出现其实证明了一种力量的存在,这种力量基于自己的独特立场,会产生相应的判断和具体说法,进而阻碍真相的水落石出。

  或许也只有如此,这一切的逻辑才算通顺,合理。

  那么问题来了,神童签约麻省理工陷入罗生门事件,到底是什么在遮蔽真相?我们再回到事件的起点,或许就能窥探一二。

  最早,学生将证书及相关资料提供给学校,学校又报给教育局,而本地媒体又以这些资料为主要内容将新闻报了出来。经了三方的手,可一公诸于众,便马上引来了无数质疑,而且很多问题都是浅显且容易发现的那种,这就很奇怪了,难道这三方经手时就没有做进一步的调查和核实吗?而现在的状况,很难让人相信有。如果真没有,便难掩其浮躁之态和失察之责。

  其实,这还只是表面问题,不能止步于此,深层问题还需进一步探寻。面对质疑,当地教育局还坚称签约一事是事实,并表示已经经过一定调查,并且还会继续与学校和学生本人进行核实,学校要求家长提供更多相关的证明。那所谓“一定调查”的细节是不是可以披露呢?还有后续调查还在进行,就直接明确表示签约是事实,这话是不是也有点说早了?

  这样看,教育局的回应确实与常理不太契合,也暴露了自身的急切感,难掩“措手不及”之态。

  不管是浮躁与失察,还是急切感与措手不及之态,都将矛头指向了当地相关教育系统的态度。说白了就是,看到学生“超优异表现”就兴奋,就忙着上报和进一步推广,双眼几乎被这一政绩蒙蔽着,看不到其他,自然也顾不得去核实所谓“超优异表现”本身的真实性,这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对学生负责的表现。

  如果真是如此,那凸显的就是它们自身的一种畸形教育政绩观了,这也是遮蔽真相的“元凶”。宣传学生的光辉事迹没问题,但一定得负责,得规范,别不知不觉被畸形的教育政绩观所控,否则不仅会伤了孩子,也会伤了公众的感情。

  □王彬(浙江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