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8日,许家印赴大方县凤山乡店子村实地考察,做精准扶贫前期调研。

  恒大集团计划无偿投入110亿元帮扶毕节市10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目前已累计捐赠到位60亿元

  精准扶贫,市场是关键,产业是核心,将原有的“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才能真正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人民永久脱贫致富。在产业带动的过程中,一些颇具实力的社会资本、民营企业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作为民营企业代表,中国恒大集团用三年时间在贵州毕节打造的扶贫创新模式,积累了市场化、规模化扶贫的有益经验。

  2108名扶贫队员征战乌蒙山

  在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国家领导人再次提到“扶贫”二字,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全社会要行动起来,精锐出战,精准施策,不断夺取新胜利。

  作为民营企业代表,恒大的扶贫之路走在前列,这源自董事长许家印年少时的一段贫困经历和内心的一个感恩执念。“1岁3个月的时候,母亲没钱看病去世,自己成了半个孤儿,从小吃地瓜、地瓜面长大,穿的、盖的都是补丁摞补丁。后来努力考上了大学,但没有钱读书、吃饭,靠国家每个月14块的助学金读完了大学。”许家印回忆道,“没有国家恢复高考政策,我还在农村;没有国家的14块助学金,我也读不完大学;没有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恒大也没有今天”。

  正是少时的贫寒经历,激发了许家印及其所领导的恒大感恩国家、社会并积极投身到脱贫的公益事业中来。据悉,恒大集团计划无偿投入110亿元帮扶毕节市10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目前已累计捐赠到位60亿元。

  不过,在许家印看来,5年无偿投入110亿元并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要派出一支能吃苦、能奉献、能打硬仗、能出思路、能出管理、能出办法、能出技术、能促进当地群众内生动力的优秀扶贫团队。

  为此,恒大从集团内部选派了321名常驻县乡的扶贫干部、1500名驻村扶贫的队员,与此前常驻大方的287人会师,形成了2108名的扶贫队伍决战乌蒙山区扶贫前线。

  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看来,恒大此类扶贫动作是近几年民营企业中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广的。实际上,这两年各类文件都提到了精准扶贫概念,恒大的扶贫战略具有积极意义,充分体现了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一面。

  产业扶贫是核心

  对于一家成功的企业而言,出钱几乎是能想到的最简单的扶贫方式。但是为了做到“见效快”、“利长远”,恒大选择了“最麻烦”的方式,精准扶贫,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

  许家印表示,乌蒙山的老百姓很多还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基础薄弱的地区,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啃这些“硬骨头”,需要搬迁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保障扶贫等综合措施。通过帮扶大方县,许家印切身体会到产业扶贫的重要性。就地扶贫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很容易返贫;搬迁扶贫如果没有产业依托,即便搬出来也稳不住。

  对此,恒大将公益参与、产业开拓、社区综合开发三种扶贫模式结合起来,既有公益参与模式,比如设立2亿元的“恒大大方慈善基金”及建设小学、养老院等;又有产业开拓模式,比如设立了1亿元“产业扶贫贷款担保基金”,担保总额达10亿元,同时投入9亿元,因地制宜建设依托合作社运营的产业基地;还有社区综合开发模式,如捐资10亿元,结合新型城镇社会化和新农村建设,建设50个新农村和一座民族风情小镇。

  中国社科院扶贫办《扶贫蓝皮书: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7)》指出,恒大由过去局部式、间接式、单一式社会帮扶变为整县式、参与式、立体式、滴管式社会帮扶,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参与扶贫全过程,并通过市场化手段盘活了农村的存量资源。

  有关专家认为,恒大帮扶不仅改变了贫穷地区落后的面貌,更通过市场化手段有机连接,建立起长效持久的扶贫、脱贫机制,为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新路子。

  新京报记者 段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