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要追求更大的成果,就需要去面对过程中短时间的有因无果、延迟的回报,这是创业者需要面对的抉择。

  “世界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4月2日,在寻找中国创客第四季启动峰会的纵横演讲环节,2017年度创客、作业盒子创始人刘夜分享了他17年来连续创业的心路历程。他笑称自己曾是典型的连续不成功创业者,探索的方向从旅游电商到可视化线上平台、从基于手机的点餐到企业社交、效率工具,再到教育。

  在多年来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中,他逐渐积累起了很多对行业、产品、资本的认知与经验。同样,在面对作业盒子光鲜成绩背后数不清的辛酸时,他坚信,如果想要追求更大的成果,就需要去面对过程中短时间的有因无果、延迟的回报。

  刘夜纵横演讲视频

  以下为演讲实录,由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整理。

  我曾是非常典型的连续不成功创业者

  作业盒子成立到现在的三年半时间里,赶上了K12领域里大流量公司的末班车,当我们拿到100万天使轮的时候,在同一个赛道上几个同行基本上都已经融到B轮、C轮了。对我们来说,一直在追赶,能走到今天,靠的是很多努力和小小的运气。

  在作业盒子之前,我有14年的创业经历,可以说,我是非常典型的连续不成功创业者。我的创业历程从大三开始,那年暑假,我非常兴奋地找到了两个一起实习的小伙伴说,我们一起开公司吧。

  他俩非常积极的响应,我们几个人彻夜长谈,想了很多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型,接下来就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备工作。几天之后,我拿着公司章程和一些申请材料说,我们今天去把公司给注册了吧。当时他俩说,怎么这么快,我们是不是可以再考虑考虑。我听了非常沮丧,跟他们说,我现在就要去开公司,一刻都不能等!当天,我就到工商局把公司注册了,开始了创业的整个历程。其实这是个很孤独的开始。

  公司很快步入正轨,也请了员工。早期创业的时候,我更多的是去找我小时候运动的那种感觉。我从小就比较擅长运动,小学四年级就进入了游泳队,那时候教练让每天至少打挺200下,我回去一定会打500下;后来学高尔夫,教练说每天至少练200个球,我每天会至少练1000个球。我觉得只要你付出成倍的努力,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创业的时候,我也以这种方式努力。创业前两年,每天工作16小时,基本上每周工作六到七天,早上八点钟出门,谈客户、写方案、搞开发。有时在工位上坐一个通宵,第二天洗把脸再去谈客户。当时,我觉得自己真的是全行业内最勤奋的老板。

  公司发展了一年多以后,我已经有了20多个员工,其中有几个骨干。

  突然有一天,有几个骨干推开我办公室的大门说,老板我们决定辞职,我们觉得公司的发展太慢了,公司有很多问题。当时我的眼泪就忍不住掉下来了。之后的一个多月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开车送这几个骨干回家,去说服他们留下来,一起解决问题。近的送到中关村,远的送到良乡。每天晚上十一二点,我从良乡回家然后继续加班。很长一段时间之后,这个危机度过,公司得到发展,也得到转机,每年产生几百万的利润。我有机会拿着每年产生的利润,去探索更好的商业模式,探索更大的目标。

  如果想要追求更大的成果

  就要去面对过程中短时间的有因无果

  那次危机之后的九年时间,我总共探索了七、八个方向,从旅游电商到可视化线上平台,到基于手机的点餐,到企业社交,到效率工具。很多项目,在开始时能够迅速扩大商业规模,做到行业里面不错的位置,但是很快就遇到了天花板,不得不结束。到最后,很多人说,老板,我们确实会成功,但是我们等不了了。在过去14年,我做了很多项目,对我来说却都是失败的。

  可是,为什么我还是一定要去不断尝试这些失败率这么高的项目?我曾经也一度有点抑郁,反思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创业,或者说我的能力真的有问题。在2013、2014年的时候,我基本上没有真正做事情,而是不断在寻找、思考一些新的方向。

  经过一定的思考之后,我发现某种意义上,我对成功的定义不同。我心目中的成功是希望真正靠技术、靠创新,能够在一些领域里面真的获得颠覆性的成就,能够对产业产生足够的影响。所以在面对这么多失败的时候,我仍然没有放弃。我们定的目标值越大、定的目标越高,所需要的耐心就越大,就像一场游戏一样,你希望获得越高的赔率,你的胜率就越小。

  2014年,我做了作业盒子之后,三年半的时间,公司用户从零增长到现在两千多万用户,300万DAU,团队增长得很快,现在有一千多人。也许从外界来看,公司非常顺利地快速增长,但其实对于我来说,在公司内部,每一步走得都非常辛苦,所承受的挑战和失败丝毫不比过去的14年来得要小。

  2015年7月,公司刚刚拿完一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那时公司有20个人,严重缺乏技术力量。

  我记得那年冬天,雾霾非常大,我每天早上八点钟跑到百度楼下的咖啡厅,去招募技术人员,一直聊到晚上12点,每天要聊10到15个人,整整持续了一个冬天。当时严重的雾霾让我过敏,一直咳嗽,我得吃一把药,然后聊一个人。整个冬天下来,有很多百度和滴滴的员工调侃说,我对很多部门架构的理解,都已经超过了他们的HR部门。

  但是,我聊了200多人之后,我招了多少人呢?

  一个都没有招到。

  今天很多人问,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招到这么多BAT的优秀骨干,你们是如何壮大团队的?其实我们中间所经历的困难,一点都不比创业之初来的要少。

  除了招人之外,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今天在细分品类我们有杀手级的产品,我们的小学数学产品做到了全国绝对第一。大家看到的是我们对外输出的一款或两款产品,但我们成立的这三年半时间,公司整整做了400个迭代。差不多有上千个创意想法和产品的构想,只是大部分想法其实最后都丢到垃圾桶里去了,绝大部分的迭代和蓝本都没有符合当时的预期。这是为什么呢?根本原因是,我们希望每一个版本都获得雄心勃勃的成果,获得足够的影响,所以对我们来说,只要去追求足够高的成果和目标,那么我们必须要面对创业中间的“有因无果”,必须面对创业当中失败的常态。

  但是反过来讲,并不是真的没有结果。从长期来看,这个因其实在很久很久之后会获得它的结果。对创业来说,为什么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时,我们进得那么晚还能够找准方向,能够有很高的效率?最关键的是,我们对很多行业、产品、资本的认知。我们在过去14年有很多尝试、很多失败,但是很多经验是在之前无数的失败中间逐渐积累的。

  所以对创业者来说,如果想要追求更大的成果,就需要去面对过程中短时间的有因无果、延迟的回报,这是创业者需要面对的抉择。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世界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