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风生

  

  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动物到底应该享受何种尺度的权利和福利,以及对虐待的行为,社会惩戒该进行到哪一步?

  6月5日,网友“随风”所在的猫友群内,有人上传了几张虐猫截图,图片来源于某QQ群。有媒体记者卧底调查发现,这些QQ群内充斥着虐猫虐狗的内容,不仅如此,还滋生出了一种靠虐待博眼球的产业链,花钱就可买到高清的虐猫、虐狗视频,抑或付费观看“大神”直播虐猫、虐狗。

  从虐待动物中获得快感,在心理学上是一种品行障碍的体现,并不是新现象。当虐待行为超出炫耀、观看层面,成为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时,至少会带来两个危险:其一促使一些没有心理障碍但是想赚钱的人,投入到虐待动物的内容制作和传播链条中,进而让虐待行为更加普遍化;其二,它会在社交媒体上扩大虐杀内容的传播范围。事实上,当下流行的社交平台,无一幸免地成为这些人的赚钱平台。

  中国没有涉及动物福利的法律法规,跟发达国家相比,对动物保护的观念水平,也处在一个相对更低的水平。虐杀动物,更多只能靠道德惩戒,除此之外,还能形成威慑力的手段,便是来自网友的“人肉”,但“人肉”本身是种违法的手段,本就不值得提倡,更何况,正如“卖家称,找到了我又能怎样?请问!”所以在我们视野所及,虐杀现象才会越来越多。

  除了零代价和风险低,社交媒体的隐蔽性也为他们提供了庇护。不只是虐待动物,社交媒体上还活跃着一些隐秘的灰色小团体,传播反道德甚至非法的内容,形成自娱自乐的小圈子,比如此前曝光的通过QQ群分享猥亵经历的地铁“顶族”和娈童群体。

  这些隐秘的地下人群,可以随时转换战场,以记者卧底的虐猫群为例,通常是“今天被封,明天就建新群”,动物爱好者能做的,也只是投诉。

  虐待动物虽然违反社会伦理,但现在还很难让法律介入。从社会危害性的角度来讲,更值得警惕的其实是传播一环。尤其是当传播产生牟利时,这种行为本身就已经违背了《网络安全法》关于禁止传播暴力内容的规定。

  基于录制、传播形成的售卖产业链,考虑到其危害性,作为传播载体的社交平台,当然有义务加大清理的力度。比如,现在很多短视频平台都在搭建算法平台,通过一帧帧的画面来识别视频内容,用人工加机器的双审核机制,来判定内容是否违规。既然虐猫行为蔓延到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平台也应该强化内容的审核,对相关内容的传播者进行零容忍的封杀。

  当然从长远来看,对于虐猫群之类的地下组织,更多还是得靠动物福利保护观念的普及。实际上在这点上仍然是分歧大于共识,最典型的是拦车救狗风波,以及它所代表的极端动保人士和普通民众的对立。所以,遏制虐猫群这类变态现象,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动物到底应该享受何种尺度的权利和福利,以及对虐待的行为,社会惩戒该进行到哪一步?

  □熊志(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