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开放的开始。以此为起点,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到2018年,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年了,这四十年里,在文化、艺术、娱乐、体育领域出现了风起云涌、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这四十年,是思想大解放的时代,也是商业大潮蓬勃发展的年代。

  新京报独家专访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文体娱领域的四十位“先锋”人物,他们分别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了开拓性的创新和耀眼的成就,他们见证着时代的改变,也引领着时代的发展,他们都有着过人的魅力,也经历了精彩的人生。新京报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陆续推出这些改变了时代的“先锋”人物专题。

  

  她曾是内地唱片销量纪录的保持者,也是首位登上《时代周刊》的内地女歌手,最红的时候,音像公司拿一套四合院换她一张专辑。那是1987年,她尚不满20岁,却已经结结实实地火了三年,在同龄人中,在整个音乐界里,没有对手。

  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人们对文艺作品的渴求,注定了一些人要走上时代的舞台,在风口中,成为激荡。张蔷是其中的佼佼者,她毫不费力地取得了一个歌手能取得的一切,随后又毫无征兆地退隐,在时代背景与个人命运的因缘际会中,张蔷本性里对自由和美的追求,让她的人生与音乐成为时代的孤品。

  

  

  那个年代,电视媒体空前匮乏,每到周末老百姓最盼着的就是能看一期《综艺大观》。作为彼时央视的王牌娱乐节目,《综艺大观》是最早也是唯一在黄金时间现场直播的综艺节目,而来自山东的“新面孔”倪萍,以质朴的形象,富有亲和力的主持风格,通过一个个小荧屏,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那个电视黄金年代、人们心中烙印最深的女主持人。

  “就是不知道怎么,一夜之间就被这么多人认识了,这就是电视的影响力。”

  这个曾经以为自己会为话剧事业奋斗终生的演员,只用了短短一个月,就站上了喜庆热闹的春晚舞台,并一连主持了13届央视春晚。

  倪萍说正是因为改革开放,让文艺作品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创作上的无拘无束也大大影响到了她的主持风格。放眼当下的综艺节目和真人秀,她说,观众喜欢的一定就是最好的。

  

  

  “大风车吱呀吱哟哟地转,这里的风景呀真好看,天好看,地好看,还有一起快乐的小伙伴……”以这首欢快旋律做主题曲的少儿节目《大风车》,陪伴了几代小朋友的成长,而《大风车》的主持人之一——鞠萍,更是无数孩子心中最可亲的“鞠萍姐姐”。她纯真甜美的形象,自然活泼的主持风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为第一位专职青少年节目主持人,鞠萍在主持人岗位上待了整整34年。有人问她随着年龄增长,会不会改做其他节目类型的主持人,鞠萍回答:“我也看到网上很多评价说我现在胖了、富态了,都老奶奶了还出来当姐姐。其实我一点儿都不介意被叫奶奶,我儿子过两年结婚了我不就是奶奶了吗?等当不了鞠萍姐姐的时候,我就当鞠萍阿姨、鞠萍奶奶,无论如何,我一定继续陪伴着小朋友们的成长,绝不倦怠。”

  

  1982年,导演李翰祥请24岁的梁家辉去《火烧圆明园》剧组,他以为自己要做导演助理打杂等工作,结果被剃了头去演咸丰皇帝。在剧组中“皇帝”身兼多职,茶水灯光一肩挑,甚至是最早起床催工的人,在伺候“角儿”后,梁家辉穿着戏里龙袍站在城墙上看故宫夜景。他觉得那时“很幸福”,突然就入了戏,也入了世。

  1983年,因在李翰祥执导的影片《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中扮演咸丰皇帝,梁家辉获得第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成为香港金像奖历史上最年轻的“影帝”,他也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到内地拍戏的香港演员,也是唯一一位将金马奖、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都拿齐的男演员。

  梁家辉自己都说,他有太多个职业了,片场中,他是职业演员,导演,场务工、道具师、灯光摄影样样精通,聚光灯外,他是曾经的香港短跑少年组冠军、业余时做过歌手、报刊评论家、散文家,不但办过杂志,还当过玩票的南极科考队员,生活中,是甚少绯闻的好好先生、爱煲汤的唠叨老爸。

  作为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见证者,陈可辛曾用六个字评价合作过四次的梁家辉,称他“演什么,像什么”,懦弱帝王、嚣张大哥、娘娘腔王爷、洒脱侠客、出租车司机、厚黑警长等形象气质差异巨大的角色都被梁家辉形神俱到地投射在大银幕上。

  当初年少得“帝”,他也一度遭到封杀,导致片商不敢找他拍戏,他租下铺位做杂货小贩,摆过地摊维持生计。回想种种,他都不断感叹,自己的人生经历确实太丰富了。

  

  

  出生于1968年的杨澜,几乎每一步都踩在时代变革的节点上。1986年,在国内“走出去”的热潮之下,她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希望在国际贸易或文化交流领域找到发展机会。然而1990年中央电视台第一次社会招聘,让非播音专业出身的杨澜一下踩进了媒体行业,争取到主持《正大综艺》的机会,并在1994年成为中国首届“金话筒”奖得主。

  正在事业风生水起之时,杨澜却选择逆流而上,1994年她毅然离开央视的“铁饭碗”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究生,并在1998年推出中国首档深度高端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这档节目至今已访问过全球近千位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精英翘楚。杨澜同样也是中国较早的文化企业创业者之一。1999年她与丈夫吴征创办了阳光媒体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在杨澜看来,无论是《杨澜访谈录》的诞生,还是阳光媒体集团的建立与发展,每一次开创性的尝试,都离不开改革开放后,时代给予个体的无限可能性,“在这个环境下,虽然没有人能够保证你成功,但你开始有权利去尝试失败。这也是一种自由。”

  

  

  中国第一座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早期称北京电视台)于1958年5月1日开始试播黑白电视,9月2日正式开播,这是中国电视事业的开始。

  1958年7月,19岁的陈铎高中毕业后,9月进入中央广播电视实验剧团工作,成为我国第一批电视工作者,见证亲历了中国电视的发展。

  陈铎最初因为“不能保卫祖国”并不想从事电视行业,没想到后来却一干就干了一辈子。在陈铎的职业生涯中,曾任演员、编辑、导演、摄影、配音、解说等,参与了电视剧与文艺节目的制、播、演等工作,算是干遍了广播电视行业中的各个领域。

  1983年,陈铎和虹云主持的25集专题纪录片《话说长江》曾在央视创下了40%的收视纪录,是央视二十世纪80年代最受欢迎的电视纪录片,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纪录片收视率最高的一部。陈铎也因为儒雅的形象和亲切的解说,成为一代著名的播音主持人。

  

  

  在中国文艺领域,电影、电视、戏剧,甚至网剧、综艺中,有千百位从事导演工作的人。但有资格以“大导”两个字指代,而且毫无争议的,只有一位,他就是戏剧导演林兆华。

  从46岁开始执导戏剧,到今年82岁。36年间林兆华独立执导了60多部戏剧、歌剧、戏曲等作品,此外合作、跨界执导的作品近20部。

  他的创作力如此旺盛、创造风格如此独特、创作密度又如此惊人。自有了林兆华,中国现代戏剧的样子改变了。

  1982年北京人艺排练厅《绝对信号》的试验演出,林兆华手上一只手电筒当追光,观众席地而坐甚至坐在了角落不用的景片上,这之后林兆华为中国戏剧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人们看到了一种更为自由的舞台表演,该戏也被视为是中国小剧场话剧的开端。

  林兆华此后多次打破传统舞台观演关系,观众惊艳“原来戏剧还可以这么演”:他在舞台上养过马;在人艺召集过隔壁胡同工地的百来号民工上台演戏;为了排演《樱桃园》承包过一片果园……

  

  

  梁天的单眼皮、小眼睛给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观众留下了太过深刻的印象,成为中国喜剧界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时至今日,他在《我爱我家》中的经典表情包依然在各大社交平台广为流传。作为一个作品产量不是很多的配角演员,三十多年来,他仍然时不时被拉回大众视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演绎的角色引发了当下都市青年的情感共鸣,那种玩世不恭、懒散自在的状态正是很多都市男女心之所往的。

  改革开放之后的八十年代,陈佩斯的喜剧、王朔的小说对梁天的影响很大,再加上他自身带有的独特气质,他绝大多数角色都是一些“不务正业”的胡同串子,比如《二子开店》里与二子合伙开店的无业青年麻杆;《顽主》中与于观、杨重合开“三T公司”的无业青年马青;《喜剧明星》中一心想成为大明星的售货员梁子;还有《我爱我家》里那个整日游手好闲,无远大志向的贾志新。这些角色,其实也正表现了改革开放之后很多社会青年的真实状态。“后来有一个对我的定位,我觉得比较能接受,就说梁天是八九十年代城市后进青年的典型代表。”

  

  

  在许多人的记忆深处,都有一句忘不掉的旋律:“俺们那旮都是东北人……”

  2001年,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似乎都能哼上几句《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借助网络,传遍大街小巷的这首歌,引起了网络flash动画的创作热潮,在几个月里滋生出数十个版本的动画作品,更使其创作者兼演唱者——“雪村”,迅速为人所知。

  至今,雪村仍被誉为“网络歌手第一人”。

  很多人认为,“网络歌手”这四个字,和阳春白雪、高雅艺术挂不上什么边儿。但其实,雪村出身于书香门第,还是毕业于北京大学德语系的高材生。同时,雪村的兴趣也不仅仅局限于音乐,在电影、电视剧中常出现他的身影。

  但也许是当年那首歌的“后劲”太大了,至今人们提到他,想到的还是那句“翠花,上酸菜!”

  这样一首风格鲜明且红遍全国的歌,也为雪村带来了烦恼——从此人们对他以及他的音乐有了固定的印象。经常有人找到雪村,想请他再创作一首“像《东北人都是活雷锋》那样的歌曲”,这令雪村哭笑不得,因为在他看来,《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并不是他的风格,“我觉得包子重要的是馅而不是皮,歌词就是那个馅。我是没有风格的人,因为我的歌什么风格都有。”

  

  

  作为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谢飞比同时期的导演起步要稍晚几年。1979年,《小花》(张铮、黄健中执导)、《生活的颤音》(滕文骥、吴天明执导)等影片为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电影注入了新的生机。四年后,谢飞才独立执导了自己的首部影片《我们的田野》。虽然起步晚了些,但谢飞却后来居上,之后陆续推出了《湘女萧萧》、《本命年》、《香魂女》等佳作,特别是后两部作品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在国际上大放异彩。

  1965年谢飞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就一直留校任教,张艺谋和陈凯歌等都是北影改革开放后恢复招生的第一批学生。1992年9月,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拿到了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1993年2月,谢飞导演的《香魂女》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1993年5月,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又斩获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一年之内,欧洲三大电影节的最高奖项,全部被谢飞师徒三人承包了。在谢飞看来,“这是改革开放的成果,经过十几年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在思想和美学表现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60岁之后的谢飞逐渐退出了创作领域,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最初只是使用“豆瓣”“微博”记录看片心得的谢飞,成为拥有大量粉丝的老“网红”,被网友称为“最大牌网络影评人”,谢飞本人对此既开心又谦虚,认为网友写影评的水准比他还要好,“有很多影迷,他们对片子的分析都是我没有想到的。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看得可细啦。”

  

  

  白岩松1968年出生在一座边疆小城,在他十岁之前没有勾画过什么未来,也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1985年,他考入北京广播电视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来到北京。时值中国快速改革的年代,校园里涌动着理想主义气息。那时白岩松喜欢朦胧诗和摇滚乐,大学毕业后原本想创办一份流行音乐报纸,却阴差阳错地被正在招兵买马的《东方时空》“相中”。

  1993年5月1日,央视新节目《东方时空》在早晨亮相。在这之后的日子里,台前幕后的那些有活力的人开启了中国电视“把宣传变为传播”的变革,它改变了观众打开电视的时间和收视观念,开创了电视新闻人的先河。《东方时空》的开播,让电视人站在观众的角度上去看待新闻。“关注老百姓”是其最核心的理念,把电视台采访者和普通观众之间的视角拉为平等,是其最大创举。新闻改革的实验正从这里开始。

  在白岩松看来,《东方时空》的诞生和改革开放密切相关,“没有邓小平南巡,就没有《东方时空》。”上世纪90年代初,思想和社会空气重新活跃起来了,改革开放中间的每一个举措,都会带来个人和集体命运的改变。

  

  

  1994年对于中国流行音乐来说举足轻重,原创流行歌曲开始井喷式发展,诞生了“94新生代”:南有李春波、陈明、杨钰莹、毛宁等,北有陈红、陈琳、谢东、孙悦等。

  作为“94新生代”南方阵营的主力唱将,陈明素有“南国歌后”之称。在改革开放40年中,她留下了《寂寞让我如此美丽》《快乐老家》《等你爱我》等诸多经典歌曲。自上世纪90年代初步入歌坛,陈明作为国内第一批签约歌手,在亲历了中国原创流行音乐的数载沉浮后,至今仍是音乐界活跃的实力派歌手之一。从1993年首张专辑《相信你总会被我感动》到今年的《在未知命运的河流上》,无论是在卡带盛行的年代,还是数字音乐的今天,她的作品都拥有着傲人的质量,以及极高的流行性与传唱度。陈明说,如果没有那个时代音乐人的努力,也不会有现在流行歌坛的繁荣。

  

  

  1986年,翟俊杰的第一部电影,与杨光远联合执导的《血战台儿庄》上映,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将镜头聚焦到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电影,开启了军事历史题材打破“模式化”“概念化”的先河。

  此后,翟俊杰三拍“长征”,力排众议起用了早年有“奶油小生”之称的唐国强来饰演毛泽东,是中国影视史上第一次打破了必须由特型演员饰演领袖人物的惯例。

  他在《大决战》中,改变了一直以来对蒋介石的脸谱化刻画,在《我的法兰西岁月》里,首次用青春偶像片的手法拍摄革命先驱的年轻岁月,在《共和国不会忘记》里,直接描写了国企改革经历的阵痛,“在当时是很前卫的”。

  在翟俊杰看来,这些题材上、艺术手法上、思想主题上的种种突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解放,“放在改革开放之前是不可能的”。

  如今已年过七旬的翟俊杰,努力保持着与时代的同步,充满对于当下青年流行文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他了解时下最热销的化妆品品牌,也了解“萌萌哒”“么么哒”的意思,翟俊杰十分感恩改革开放为电影带来的繁荣的进步,也保持着警惕,“不能忽视近几年的浮躁现象,比如电影被资本绑架、演员高片酬、泛娱乐化、低俗化等,要坚守底线、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