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大《恋爱心理学》视频课程,段鑫星正在讲解大学生的恋爱特点。截图自中国矿大官网

  中国矿业大学博导开设《恋爱心理学》课,万余人选修;导师为备课“恶补”电视剧和综艺节目

  在完成一个学期的课程后,高校进入暑假期。不过有一门课暑假仍没有“停更”,老师在假期还在忙碌备课。

  这门课就是中国矿业大学《恋爱心理学》选修课,课程主要以大学生恋爱为切入点,通过录制“慕课”、举办线下活动和直播互动的形式教学。

  《恋爱心理学》的慕课于2017年9月正式上线,至今开课两个学期,校内外一万多人选修了该课程。矿大在线和学银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显示,《恋爱心理学》选修课的点击量已超过140万次。

  以录像和直播的网课形式上课,学生可以在学期内的任何时间登录课程网站来学习,也可以通过留言和评论跟老师互动。不少学生因恋爱话题被吸引,并且线上的教学形式让上课时间相对更自由。

  线下活动则会设置情侣专场、“单身狗”专场等不同主题,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直播形式则是教学团队紧随潮流的新尝试,在7月29日主题为《恋爱真难懂,男女大不同》的直播中,一小时的直播课收到2万多个点赞。

  课程走红后,也受到一些质疑,称这门课助长了愈演愈烈的大学生恋爱之风。对此,该课程主讲人、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段鑫星表示,开课的初衷是想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质疑可以理解,但与其野蛮生长,不如给他们正确的导向。

  

  ■ 对话

  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段鑫星

  “要树立正确恋爱观,而不是‘怎么追女孩’”

  谈初衷

  恋爱中恶性事件频发是直接动因

  新京报:你是出于什么原因开设这门课?

  段鑫星:我1994年开始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999年开始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其中一个章节就是“大学生恋爱与人生幸福”。

  想开这门课,是因看到大学生恋爱中正、反两个方面。正面的是,势均力敌的恋爱,两个人共同成长;反面例子是,谈恋爱导致损失情商和智商。直接的动因就是恋爱出现恶性事件,比如自杀和杀人,这触动了我。想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恋爱观,能够合理进行恋爱管理、理性处理恋爱纠纷,还有很好地说再见、失恋后的自我修复等。

  谈筹备

  为学生需求“恶补”《花千骨》

  新京报:筹备这门课历时多久?

  段鑫星:我2014年报了这个项目,2015年开始筹备,2016年暑假拍摄了在线课程视频,2017年正式上线。总体运行的情况良好。这个过程中,学校和学院都很支持,进展比较顺利。

  新京报:筹备这么久,中间遇到了哪些困难?

  段鑫星: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要确定这个课怎么讲,讲不好就讲成了恋爱技巧,比如“怎么追女生”,这不是我预期的。我希望通过这门课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恋爱观,处理好两性关系,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新京报:你设置课程的过程中都做了哪些工作?

  段鑫星:我平时没有时间看电视,为了能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恶补”了不少电视剧、综艺节目,比如《花千骨》《来自星星的你》《前任攻略》。通过这些你会看到,学生们关注的重点在哪里。再比如从《创造101》的综艺节目中,能吸取到当代年轻人对感情的关注点。

  新京报:这些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如何融入到教学中呢?

  段鑫星:想了解学生的关注点不容易,只能尽量做到感同身受。比如在私底下,有些同学讲到自己难以从分手中走出来,我会拿电影《后来的我们》开导他们——有些人出现在那个阶段,陪伴你一起成长,后来有了“我和你”,但没了“我们”。学生有时候在某种情境中出不来,融入电影的情境能帮助他们理解。

 

 

  谈课程

  讲马克思主义爱情观、柏拉图论爱情

  新京报:课程的内容怎么设置的?

  段鑫星:课程共10章,分为50个节点,每个节点为8-15分钟的理论教学视频,每个理论都配有案例。理解爱情是第一章,会讲解马克思主义爱情观、柏拉图论爱情;第二章是爱情理论,包括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荣格的阿尼玛与阿尼慕斯情结,还有恋爱的亲密关系、恋爱管理等章节。具体包括爱与喜欢、一见钟情、暗恋、异地恋、对不爱说不、失恋的调适、爱与性等。

  新京报:除了在线课程,还有别的形式吗?

  段鑫星:除了在线课程,还有线下活动、直播课。另外,还会组织很多公益讲座,我们现在去过全国至少七八十所高校,举办了上百场讲座。

  线下活动设置了“单身狗”专场、情侣专场等。学生比较集中的疑惑,恋爱过程中的分享都是通过线下完成的。

  新京报:哪些是学生们集中关注的问题?

  段鑫星:男生可能更多专注于“女生的心思猜不透”,谈异地恋的同学关注“异地恋怎么维持”,单身者会疑惑“为什么找不到心仪的对象”。其他深层次的问题也会和学生约谈。

  新京报:现在课程的流量如何?

  段鑫星:校内外上万人选修。因为是慕课的形式,别的学校学生也可以选,还可以互认学分。

  新京报:会布置作业吗?作业是什么形式?

  段鑫星:每节课都有测试题目,除此之外还会随机发放作业测验,比如“房树人”、电影里的经典爱情、价值序列测试、团队角色自测等。讨论区每周进行一两次心理小测试,不仅限于恋爱。

  新京报:通过什么形式考核?

  段鑫星:课程视频占20%、课程测验占10%、期末线上考试占30%、访问课程网页的次数占20%、线下活动占20%。

  这学期有481人参加考试,考核难度不是很大。3人因为没有进行考试而挂科。

  谈质疑

  好的恋爱能够促进大学生成长

  新京报:你觉得“恋爱”对大学生来讲有什么作用?

  段鑫星:恋爱在大学生成长中是非常重要的。青年时期有三件事,一是对人生价值观探讨,我要做什么人;第二是职业生涯的探讨,我将选择什么职业;再就是我和什么人共度终生。好的恋爱促进彼此的成长,对大学生将来有积极的帮助。

  新京报:这门课“走红”后,有声音质疑这是助长大学生恋爱风气,你怎样看?

  段鑫星:质疑我能理解,但恋爱对这个阶段的大学生来讲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开设这门课就助长了恋爱风气。我觉得与其野蛮生长,不如给学生正确的导向。

  新京报:你从事大学生心理研究很久了,在你看来,这些年来大学生在情感方面有什么发展变化?

  段鑫星:一是更加个体了,不太会随公众的评价而变化,能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或许很“小众”。

  二是更加自主了,原来那个时代谈恋爱不好意思说,现在对情感的体验则更提前,自己掌握恋爱的节奏。

  三是更加自由,包括对身体、情感的看法,也不排除学生把“自由”变成“随意”,但我认可年轻人的想法,这是个体选择更自由、社会更宽容、社会进步的特点。

  新京报记者 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