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刘洋)今日(7日)上午,顺义法院通报健身纠纷调研情况时介绍,该院仅今年上半年就有600余件涉及健身的纠纷,其中400多件是健身卡的纠纷。法院就此建议消费者办卡前要充分了解商家并建立合同,避免大量资金存进健身房;行业内也应建立监管制度。

  据顺义法院介绍,上述600余件纠纷主要集中在因健身卡产生的纠纷和消费者在健身过程中遭遇人身伤害两个方面。其中涉及健身卡的纠纷占绝大多数,有400多件。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经济实力不对等、信息不对称。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的举证难度很大,另外,相应的立法规制很少,消费者诉讼成本高,胜诉难度大。对于卷款跑路的商家,诉讼时连人都找不到。

  消费者马先生与同事30多人在某健身中心办卡时双方未签订书面合同。一天,马先生等人到该健身中心消费,发现大门紧闭,上写“整顿歇业”。报警后被告知该健身中心已停业搬离,已有数十人报警。

  马先生等人将该健身中心诉至法院请求判令退还会员费。法院审理过程中,马先生等人的交费收据已经丢失,仅能提供会员卡。而被告早已卷钱跑路,未到庭应诉。最终,法院因无法明确合同内容及金额,驳回了马先生等人的诉讼请求。

  对于类似诉讼,法院提醒,消费者办理健身卡之前要对商家的资质、信誉和办卡优惠细则进行充分了解,并签订书面合同。为预防此类纠纷,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健身服务行业的监管,设立市场准入机制,保证经营者的债务清偿能力,从而保障消费者维权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