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许雯)世界骨质疏松日前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中国首次居民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调查显示,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

  记者获悉,本次调查是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基于社区人群的大规模多中心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调查选取北京、山西、吉林、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四川、重庆、陕西等11个省份的44个县(区)作为调查点,共纳入20416名研究对象。

  调查发现,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5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6.0%,女性患病率则达到32.1%,65岁以上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更是达到51.6%。我国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水平与各国差异不大,女性患病率水平显著高于欧美国家,与日韩等亚洲国家相近。

  女性骨质疏松问题为何更为严重?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张勇表示, 年龄增大和不健康生活方式是骨质疏松症高发的主要原因。50岁以后低骨量率和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开始增高,女性尤甚,主要是由于女性在50岁以后多数进入绝经期,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骨量开始出现大量丢失,男性50岁以后雄性激素水平和肌量的下降也导致了骨量的流失。

  张勇指出,65岁以后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显著增高,主要与年龄增大所致的多种激素水平异常、肠钙吸收功能下降、维生素D合成和活化不足、肾功能减退和体内氧化应激水平过高等密切相关。同时,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也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不平衡膳食、静坐生活方式、日照过少、吸烟、饮酒、药物使用等均可导致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的增加。

  调查还发现,我国低骨量人群庞大,40-49岁人群低骨量率为32.9%,50岁以上人群低骨量率达到46.4%,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而居民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普遍不足,2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知晓率仅为11.7%。骨密度检测率也亟待提高,20岁以上人群中,接受过骨密度检测的比例仅为2.8%,50岁以上人群的骨密度检测比例也仅为3.7%。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夏维波指出,骨质疏松症对于健康的最大危害是骨质疏松性骨折。 他建议公众日常生活中均衡饮食,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保持合理蛋白质摄入;进行适当户外运动和日照,保持充足维生素D水平,促进钙吸收利用,维持肌力,改善平衡功能,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