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张静雅)又是一年春草绿,一年一度清明来。在缅怀逝者、寄托哀思、感恩先辈的同时,市民用鲜花、挽联、盆栽等祭扫物品来代替烧纸,更加环保和低碳,而这种文明祭扫的方式,在北京的各个乡村一样蔚然成风。

 

在顺义区赵全营镇北郎中公墓,镇政府工作人员早在清明节前一周就开始给扫墓的村民免费发放鲜花。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拿来两大桶新鲜的菊花,给来扫墓的村民免费发放。

 

“我们从上周就开始在这里免费送花,就是希望鼓励村民能够自觉地绿色祭扫。”副镇长高为介绍,这些花都是镇上从花卉中心精心挑选采购的,每天早上七点到晚上五点,在墓地入口给村民免费发放。


一束菊花寄哀思。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村民闻化忠从高为手中接过鲜花,放在他的单车上。在车筐里,他只带了一瓶矿泉水,一束塑料假花和一块布。“两年多没买纸钱了,镇子里有要求不让烧。”他说,这两年祭扫,自己都是在墓地里摆上鲜花和塑料花。

 

闻化忠说,村子给大家专门设立了烧纸的房子,将纸钱写上亡人的名字,放在炉子里就达到了“送钱”的目的。“一开始对政府不让自己随便烧纸的要求挺不理解的。后来村里组织给我们讲课,说烧纸破坏环境,还容易起火。我想了想,也有道理。扫墓是个心意,只要心意和礼数到了,心里也就踏实了。”

 

新京报记者 张静雅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