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4月23日,正值清华大学即将迎来108周年校庆之际,“扶桑止水——王纲怀捐赠和镜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层开幕,展览分为“早期镜”、“蓬莱纹镜”、“动植物纹柄镜”、“族徽镜”、“多宝纹镜”、“特色镜”、“蓬莱文化与和镜的使用”七个单元,年代跨越11至20世纪,展出和镜等展品74件。这也是继2017年“必忠必信——王纲怀捐赠铜镜展”之后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的第二个铜镜类专题展览。


“和镜”,是指日本古代的铜镜。中国铜镜兴盛于战国,繁荣于两汉,辉煌于隋唐,宋代以后逐渐衰落;日本铜镜自平安时期起,逐步发展,至江户时期,已完全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主办方希望通过此展使观者了解日本和镜文化及其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展览为期一年,将持续展出至2020年4月19日。


4月23日,观众在看展。王纲怀先生1941年出生于上海,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顾问教授,长期从事工程设计、水质处理、环境保护、国土整治、科技咨询、发展战略等领域的相关工作。他曾先后向母校捐赠铜镜274面(包括101面日本和镜),现已成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重要馆藏。


18至19世纪的镜架和铜镜。日本和镜虽是日本文化的“沧海一粟”,却折射了日本文化乃至社会的各个方面。


18世纪后期的鹤徽蓬莱纹柄镜。


19世纪前中期的寿铭蓬莱多宝纹柄镜。


万岁铭蓬莱纹柄镜。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影报道


编辑 张英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