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周依)5月17日,在2019年“全国城市节水周”的最后一天,北京市前门外国语学校近百名师生来到位于北四环的南水北调团城湖明渠纪念广场,参加饮水思源主题科普教育活动。记者了解到,今年,该纪念广场将根据中小学生、高校水利专业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和研学需要,更有针对性地“定制”不同的科普课程和参观线路,并将组织科普教育进校园活动,将饮水思源理念和节水知识送到学校。


5月17日,南水北调团城湖明渠纪念广场,北京市前门外国语学校师生参加饮水思源主题科普教育活动。图片来源:北京市南水北调宣教中心


今天,进入北京南水北调工程展厅后,这些七年级学生每人领了一册《“走进团城湖 探秘南水北调”活动手册(初中版)》,这是基地工作人员结合南水北调工程知识和初中地理内容专门编制的综合实践研学科普小手册。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展板、沙盘、电子互动屏以及宣传视频等方式,针对为什么要调水、水怎么来的、水怎么用的、水质怎么保护、饮水思源该怎么做等问题对南水北调工程进行了全面了解,并重点学习了国家和北京的水资源形势。其间,工作人员还用一组数据,让学生们直观认识到北京的水情。“北京人均水资源不足10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0,加上南水北调来水人均也仅为150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500立方米极度缺水警戒线,北京的水资源形势依然很严峻。”


随后,学生们又在室外参观了由南水北调北京工程展室、广场、团城湖调节池、大型实物设备展区、多功能厅五部分组成的,占地面积约37公顷的“大型实景课堂”。


5月17日,南水北调团城湖明渠纪念广场,北京市前门外国语学校师生参加饮水思源主题科普教育活动。图片来源:北京市南水北调宣教中心


据南水北调团城湖明渠纪念广场负责人介绍,该区域既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终端,也是北京重要的水源保护区。作为南水北调工程最早的受益城市,北京在中线末端的团城湖区域设立了纪念广场进行饮水思源教育,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参观分室内、室外两个区域,既能现场观摩中线末端的明渠工程设施,亲眼看到北上的一渠清水,又能在工程展馆感受到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成就和调水的不易。


“纪念广场旨在围绕南水北调工程科普和市情水情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一方面让市民直观感受南水北调的巨大效益,另一方面更让市民感受到千里调水不易,进一步了解北京的市情和水情,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该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广场接待和承办了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高等院校、外国友人、社区群众等社会各界的一系列专门参观和主题活动,2018年底被正式命名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该教育基地已有面向小学、初中生的科普课程,下一步还将继续完善,并邀请有关老师和专家协助开发针对高中和大学生讲授的专业教育课程,除邀请师生来到现场参观之外,也将开展进校园活动。


新京报记者 周依 编辑 李丽霞

校对 陆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