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新京报报道今年78岁的严敏文老人每周从望京单程乘坐6个小时公交车,前往河北省涞水县西官庄村,为留守儿童辅导作业开办“小课桌”一事。报道刊登后不少人被老人的行为感动,也引发社会各界人士对留守儿童的关心。今日(5月31日)儿童节前夕新京报记者带着爱心人士捐赠的东西再次来到西官庄村,老人通过本报感谢大家的帮助。

 

海淀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捐赠辅导图书、课外读物、文具用品及体育用品将近300件。受访者供图


六一儿童节前夕海淀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的志愿者们陪着孩子一起游戏。受访者供图


每月一次 孩子们迎来新“老师”

 

每周五一大早,严敏文老人从望京的家中出发,换乘4趟公交车,花6个多小时到达涞水县西官庄村,在西官庄村孩子们眼中,这位从来没在村里生活过的老人是他们的“北京奶奶”。

 

今年初,眼看孩子们越来越多,和村里亲戚借住的房子不够用,严敏文自己掏钱在父亲留下来的宅基地上盖了一间新教室。她希望孩子们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也希望有稳定的志愿者来给孩子们更规范的教育。

 

报道刊登后,读者被严敏文老人的行为感动,不少单位和个人联系本报询问村里情况,希望加入对农村孩子教育的帮扶中。记者陆续收到青少年读物,希望转交到严敏文老师的“小课桌”。

 

海淀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党支部号召党员为孩子们购置了新书并在全单位发出捐赠活动,共筹集辅导图书、课外读物、文具用品及体育用品将近300件。

 

上周末,第一税务所党支部10余人来到西官庄村,和孩子们进行“两人三足”比赛、跳绳比拼等游戏,与孩子们提前共度六一儿童节。

 

所长黄海霞告诉记者,除了物资以外,他们还会给“小课桌”的孩子们展开手拉手的辅导,“我们年轻干部多,大家都被严奶奶的行为感动,希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我们决定每个月抽一个周末的时间派3人到村里为孩子们辅导作业,60名党员轮流来,长期坚持下去。”


新的教室已经启用。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摄


爱心人士捐赠的爱心书籍。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摄


老人在整理爱心人士的捐赠。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摄

 

感谢大家关心 希望孩子们获得更多新知识

 

今天上午,记者带着爱心人士捐赠的100多本课外书再次来到西官庄村。宽敞明亮的新教室已在4月底启用,教室内的装饰是来自天津的志愿者帮忙布置的。

 

严敏文老人告诉记者,除了架子上的书,从全国各地快递来的文具、运动器材、玩具她都装箱放好了,“我告诉孩子们,咱们这里有的,就不要跟家里要钱买了。本着不浪费的原则,隔一段时间我会拿出来一些分给大家。”

 

教室的北墙连接着三间卧室,这是严敏文老人和志愿者们休息的地方,床铺以及厨房和卫生间的用品也基本都是大家捐助的。

 

老人通过本报向对小课桌给予帮助的爱心人士表达感谢,同时表示过多的社会活动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毕竟孩子们要以学习为主,担心他们会变得浮躁。”

 

暑假即将到来,严敏文老人有了新的规划,“我们有几个开学就要读初三的学生,我想利用暑假帮他们多多提高好应对中考。”她动员了身边很多人,曾经当过高中数学老师今年已经70岁的弟弟答应抽出一周时间为孩子辅导作业。

 

刚考上首师大物理系研究生的同村孩子、志愿者家里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甚至自己的高材生外孙女,都被她邀请来帮孩子们辅导功课。

 

老人表示,自己快80岁了,身体和精力还有知识的更新速度已经有点跟不上了,希望更多年轻一些的人加入进来,传达给孩子们一些新的知识,并且加入进来的志愿者能够持之以恒。“现在学习环境好了,我希望给孩子们提供更多辅导。”

 

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编辑 李劼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