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王纪辛)农业农村部日前公布了20个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为各地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提供借鉴。近年来,各地也确实涌现出了一批好做法、好经验,有效解决了当地面临的一些难点、痛点问题,这次则是相关典型经验的首次发布。那么,都有哪些好经验、好做法值得一提?新京报乡村频道对相关村镇进行了采访,今日起推出“关注乡村自治”小专题,介绍这些来自村镇方面的最新探索实践,大家不妨一起看看,也许有些做法也能适合您的家乡。

 

干净整洁的西水泉村,老人们在路边唠家常。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不仅颜值高 而且有内涵

 

牤牛河自北向南流过北京顺义的西水泉村,在村南平行地向西流了几公里后,再向南流,最终汇入温榆河。整个西水泉村就“坐”在了牤牛河形成的臂弯里。村域内耕地平整肥沃,水资源丰富,是历史上有名的产粮大村。

 

相传西水泉村村西有条古栈道,村内有一座大庙,庙前有古井,井水甘甜,村民就在井边搭建茶棚,供往来过客饮用纳凉,西水泉村人的乐善好施远近闻名。“走,上泉喝茶去”,也是西水泉美誉的象征。

 

如今,古迹已经见不到了,“热忱乐善”的民风却传承并升级为“和谐西水、幸福家园”的乡村文化。近几年,四邻八乡的百姓都说西水泉村干净整洁“颜值”高,随着村规民约的推行,村子更是成为有“内涵”的文明村,在2017年获评“全国文明村”称号。

 

全民都就业 这村没闲人

 

西水泉村是赵全营镇25个自然村中的一个,人口不多,目前全村217户,686人。

 

村西,一条南北向的村边公路清晰地划分出生活区和农耕区。道路东侧是民宅,西侧是连片的花卉种植区。

 

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到访当天,公路两侧的行道树已是绿荫如盖,树枝交错,把公路围拢成一条绿色隧道,通进村里。

 

赵全营镇西水泉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刘建华带着记者走街串巷,感受西水泉村容村貌。

 

刘建华说,自己的职业经历也是一个离乡返乡的过程。

 

1986年,刘建华加入西水泉村机务队,在大队负责开各种农用机械。接下来几年,又换过几个岗位,工作地点离家越来越远。2003年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之前,他一直在北京城里开“面的”,是一名10年驾龄的出租司机。

 

在外打拼多年,特别是出租司机这个职业让刘建华开阔了视野,也思考了不少带动村民致富的方式方法。

 

2004年,34岁的刘建华担任村支部书记的第一年正赶上农村税费改革,此后又经历了2013年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等重大农村改革。为了有效利用农业耕地,西水泉村在村两委带领下,通过土地流转,将分配到村民手里的土地集中起来,再由村集体统一出租给市属公司,从事花卉种植,获得的收益,远远大于村民自己种。

 

村里有多家花卉基地。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目前租用西水泉村村西耕地的单位主要是北京市花木公司、北京市植物园等6家花卉园林公司。“这里繁育的花卉用于天安门广场和城区主要路口摆放的花坛。”刘建华告诉记者,“召开‘一带一路’期间的鲜花,还有首都机场的绿植,也都是在这里繁育的。”

 

据刘建华介绍,花卉种植不仅打破了耕地低收益,还为西水泉村民带来了就业机会。

 

“村民在附近园区就业,获得工资性收入,手头宽裕了,生活质量上去了。”刘建华说,“作为一个村的当家人,首先就要提高村民收入,提高村两委在百姓面前的服务能力。”

 

刘建华介绍说,选择在花卉种植园就业的,大多是本村的40、50人员,每天有120元的收入,不仅多了一份收入保障,还有社保。年轻力壮、文化程度高的村民还可以在赵全营镇或者去北京市区上班。全村除年老体弱人群,基本实现了百分之百就业。

 

记者到访时,由于正处于工作时间,街巷里除了偶尔见到一两位坐在街边晒太阳、哄孩子的老人,几乎见不到年轻人,村子显得非常安静。“通过转移就业,西水泉村新生劳动力的就业质量也在提高。现在,你在村里看不见闲人。”刘建华说。

 

通过“软法律” 完善村自治

 

西水泉村实现全员就业的同时,也是顺义区经济社会快速发生变化的时期。

 

2010年以来,顺义区定位从京郊农业“重镇”,“京郊粮仓”转向“港城融合的国际航空中心核心区、创新引领的区域经济提升发展先行区、城乡协调的首都和谐宜居示范区”。

 

针对这一转型,西水泉村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解决流动人口问题。

 

“房屋出租要规范,来有登记去有销。”这句话被明确写进西水泉村村规民约的“规矩”里,在流动人口管理上,结合西水泉村实际情况,和本村村民以及外来人口达成共识。具体举措上,是通过房屋出租建立信息台账,共同约定遵守《村规民约》。

 

“农村是熟人社会,很多问题不是法律这种‘硬法’可以约束得了、解决得了的,要想让百姓们安居乐业,和谐幸福,还需要一种‘软法’。”2014年,西水泉作为顺义区村规民约试点村,在镇政府的支持下,从制定村规民约入手治理乡村。

 

“人都是随着环境而变的。西水泉村这两年在治安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上,发生明显改观,树立了和谐村风。”刘建民说,改变首先源自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我组织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新的信访条例,通过‘勤宣传、勤交流、勤走访’和‘一监督’。并设置义务治安巡逻员、义务调解员、义务宣传员、义务护林员、义务信息员、党员义务监督员、卫生环境检查员,这‘义务七大员’让党员在各项工作中起到桥梁作用,使村民对党组织的信任度明显提高。”

 

拍“全家福”坚持得好的,会在这家大门口安装“幸福好人家”标牌。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刘建华告诉记者,为了践行“幸福人家 和谐西水”文化,西水泉村还倡导“四世同堂团圆宴”“家族友情宴”。每到重阳节等传统节假日,全家陪着老人过节的,村两委都会派人,拍摄“全家福”,坚持得好的,会在这家大门口安装“幸福好人家”标牌,用这种方式鼓励弘扬阖家团圆的文化氛围。

 

记者在村东口碰见刚刚从赵全营镇赶集回来的两位村民,他们告诉记者:“这些年执行村规民约以来,西水泉村变得干净整洁,村风特别好,外村人都很羡慕我们。”

 

“村规民约对村民言行举止、村级环境维护、文化建设等美丽乡村建设内容进行了规范和约定,一方面,约束了不文明行为,促使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提高了村民的文明素质,另一方面,填平了‘文化洼地’,促进了家庭和睦、邻里友善,营造了浓郁的村级文明风尚。”刘建华说。

 

西水泉村的村规民约

1. 加强外来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掌握外来人口基本信息;村民应积极主动配合登记、办证工作,负责宣传管理外来人口行为规范,遵守本村村规民约的相关内容,纳入村民日常管理模式。


2. 村民家养宠物狗的住户,一律在院内圈养拴养,以避免宠物狗跑出院外伤人或造成村民恐慌。外出遛狗时,必须牵牢,村内外不允许撒开。


3. 创建“幸福人家”典型户,推出西水泉村“四世同堂全家宴”方案。由村民主动报名家宴时间,村两委上门拍照、送出祝福。并由村委会为家宴照片精心冲洗装裱,村两委人员上门送给村民家中并安装好。


4. 对有私家车的住户,提倡外出珍惜生命,安全礼让,文明驾驶。村民驾驶员如一年的记分周期内无违章、无单方责任事故,向村委会申报并核实后,授予“幸福人家文明交通户”称号。


新京报记者 王纪辛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