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之后,经时任国新办主任赵启正积极倡导、组织,2003年9月,国新办在京举办首期政府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史称“黄埔一期”,由此拉开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化建设的序幕,至今已16年。

 

如今,新闻发布制度已经在各个地区、各个领域、各个机构普遍建立,新闻发言人正在成为一种特定的职业。

 

当时的“黄埔一期”学员包括原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等人。如今,这批发言人大都已退休,或返聘他职。

 

近日,由赵启正任编撰总指导的《新闻发布实训》一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赵启正、武和平、王勇平、王旭明等前新闻发言人,讲述了自己长期在新闻发布实践中的经验方法,披露了一些往事。此外,程曼丽、胡百精等来自高校的专家学者,根据多年专业研究,提供前沿观察分析。


赵启正:领导干部不善于和媒体沟通,执政能力就不完整

 


赵启正出生于1940年1月,他曾历任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副市长兼浦东新区管委会首任主任,1998年任国新办主任,2006年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至今。

 

谈及新闻发布,赵启正说,“领导干部的新闻素养已经是执政能力的要素之一,不善于和媒体沟通,执政能力就不完整。我们所处的是信息时代,信息就如同空气,每天都要接触,须臾不可离。一个现代人不可能不关注信息,特别是领导干部,每天要有一定的时间阅读信息、思考信息、发出信息,那就必须重视媒体,要利用媒体做桥梁和接力棒。你如果做不到,就给小道消息留了空间和时间,再去辟谣则事倍功半了。”

 

赵启正认为,应对公共危机事件,当事情发生时,你不及时地讲真故事,别人就会讲假故事,因为假故事离奇和制造者别有用心,它“跑”得快,真故事往往“追”不上它。“先入为主”在各国都是一样的。不能因还没有调查清楚就不去发言,并且以“后发制人”来遮掩自己的迟钝。这是不对的,很多事实证明后发制人往往会失败。了解到多少情况就先说多少情况,以后可以再补充。这样公众就能接受和理解,知道你尽了责任。

 

“突发事件有复杂性,要做到迅速、准确地发布,就得讲究效率。所以,报道好突发事件,首先必须建立起有效的责任系统,这个系统要极其高效才行。”赵启正认为,所谓新闻发布,不是有了紧急事态和突发事件才发布,而是在日常就要建立本机构新闻发布的机制,随时发布应当让公众知道的信息。

 

谈及新闻发言人的素质,赵启正概括为三句话:政治成熟,立场正确,勇于负责;内知国情,外知世界,兼修文化;讲究逻辑,有理有节,善待记者。


王勇平:面对质疑,不能冷漠粗暴地讲狠话、办狠事、用狠劲

 


王勇平于2003年至2011年任原铁道部新闻发言人。谈及这段经历,王勇平说,“于我而言,沧海桑田,经历风光与风波,初心犹在、信念犹在、情怀犹在。”

 

王勇平在文章中提出新闻发言人应尽担当之责、打有备之仗等十个论点。“政事儿”注意到,他多次谈到自己的亲身经历。


王勇平在2011年7·23温州动车事故新闻发布会上,因“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成名,成为舆论争议的对象。谈及这段经历,他回忆,“这次事故影响极大,中外关注,非同小可。多年的发言人经历告诉我,一些媒体潜意识会把发言人当作事故责任人,会把发言人的解答当作狡辩。这次来的记者人数众多,情绪急躁,且中外媒体混杂,发布难度极大。一旦有丝毫的闪失,更会成为人们愤怒的靶标,甚至有可能因此而身败名裂。”


“这个时候,于我而言,上与不上,面临选择。选择不上,无可厚非;选择上去,职责所在。虽然明知有风险,还是前去面对。由于各种因素所致、后来这场发布对我个人带来了猛烈而绵长的压力及冲击。”

 

王勇平称,在处置突发事件时,新闻发言人要尊重公众、尊重媒体。态度要诚实,说话要诚恳,做事要诚信。面对质疑,要注意方法、尺度和艺术,不能冷漠地、粗暴地讲狠话、办狠事、用狠劲,防治舆情处理不当造成舆情次生和舆情失控。

 

“这句话伴随我走过漫长的舆论炒作过程,甚至成为我的一种标签。我不想再做过多解释,只是真诚地希望此事成为各位发言人同道的前车之鉴。”

 

王勇平还披露,赵启正曾在一次会上评价他:“敢于担当——在关键时刻需要有人站出来时无所畏惧挺身而出,中流砥柱——在舆论浪潮横流时坚持原则讲出真相,心静如水一一在身处舆论狂炒时默默承受继续工作。”

 

那次新闻发布会后不久,王勇平离开发言人岗位即将出国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把他及有关部委的发言人召集在一起,国新办一位领导说:“我们从事的是一项重要、崇高而又艰巨的事业,我们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努力推动政务公开、推动国家的进步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在社会快速发展和变革时期,我们的工作难免会遇到挑战和挫折,但相信我们的艰辛和付出能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王勇平表示:“八年的发言人生涯,可能是我一生中最有起伏也最为精彩的一段生活。当我要为这段生活画上句号时,我很坦然,因为主观上我尽力了。”

 

王旭明:人不可能不犯错,政府也一样,坦诚认错是起码品质


王旭明于2003年至2008年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后任语文出版社社长,2017年卸任。

 

“我们必须明确,新闻发言人的核心是人,是一类干新闻发言工作的人。因此,我一向认为,新闻发言人在拥有许许多多技术手段的同时,应当也是有丰富情感和深刻思想,真诚、善良和美好的人。”王旭明在文章开篇写道。

 

他认为,新闻发言人,尤其是当下中国非职业化的新闻发言人,与西方发达国家国情下的新闻发言人有很多不同,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我国的新闻发言人,更应该强调作为“人”的新闻发言人,而不是作为“职业”的新闻发言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不大赞同有些专家学者过于强调技巧培训,把技巧训练当成新闻发言人第一要务,这与我国的实际国情不合,也与我国新闻发言人的实际情况不合。”

 

王旭明说,一个真诚善良和热爱媒体的人,即使在技巧方面有所欠缺,也可以得到公众的原谅、认可和理解,为所在部门增辉添色。我国当前相当多的官员和发言人还不那么真诚,不那么善良,也还不那么热爱媒体。因此,在媒体和公众面前,虽然有一些表达技巧,但很快被人识破,甚至危害到某项事业的发展。“要想发好言,首先做好人。”

 

“人不可能不犯错误,政府部门也一样。坦诚地承认错误,实事求是地改正错误,这是政府部门的起码品质,也是社会公众对政府的要求。”王旭明认为,新闻发言人首先要提供基本的事实,其次要表达基本的态度,这两点是核心。要以事实胜于雄辩和恳切的态度对待媒体,清楚的就说清楚,不清楚的就说待查,该认错的就认错,即使不是自己的错误也要表示协同有关方面解决。

 

发言人能否说“无可奉告”?王旭明认为,知道了但上司不让发言人说,发言人就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告诉公众,没有得到授权,不能说,事件正在调查中,还无可奉告。“无论何时何地,新闻发言人的底线都是真实。当然,在表达‘无可奉告’的时候,发言人可以采用更为委婉的语气和表达。”


武和平:新闻发布不能仅简单回应,更需说明事实,剖理释疑

 


武和平曾任公安部原宣传局局长、新闻发言人,与王旭明、原卫生部发言人毛群安并称为新闻发布领域的"三剑客"。2012年卸任公安部新闻发言人。在任期间,武和平很少引起争议。

 

在书中,武和平提出,新闻发布制度成立以来,最具意义的变化是新闻发布者提高了媒介素养,善于进行议题设置,主动引导媒体设置议题,有效引导受众,从而化解公共舆论危机。

 

他以“昆山反杀案”为例分析道,在互联网时代,随着社会进步与传播手段的深刻变革,公民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关注社会敏感事件,并且形成了一个“个人编发、公众交流”的巨型舆论场。这个舆论场已经成为信息的策源地、舆论的生成地、思想的集散地和司法的评论地。

 

“人们几乎把每起敏感的社会事件都拿到这里评判是非曲直,这就要求作为信息公开、新闻发布的主体必须迅速对事件做出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同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不失时机地将具有价值导向的事件真相以及法治思维提供给媒体受众,使之在思想增量、知识解读的过程中,将碎片化、多元化的网络意见形成'最大公约数',使全面依法治国在每起事件处置中得到具体体现。"

 

武和平还提出,政务公开和新闻发布,不能仅止于公开,简单回应,更需要说明事实,剖理释疑;不仅要立正竖直干得好,还要提供基础知识和“看法”,诠释方针政策,影响并塑造舆论,避免消息的不对称造成舆论胜于法律的“媒体审判”。

 

在书中,武和平还根据自己多年的案例观察,从辽宁“蚁力神”涉众诈骗案、上海五名法官集体嫖娼案等,提出了八个化解公共危机的方法。“在舆论危机中,处置态度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办法,最终决定着舆论引导的效果。相对技巧而言,态度永远是第一位的。有了正确的态度指向,就会拥有多种化解危机的方法。”武和平说。


新京报记者 何强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