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今年8月,中山公园的古建宰牲亭计划启动保护性修缮。中山公园前身为明清皇家社稷坛,是皇帝祭祀土神、谷神的地方。明清两朝皇帝或遣官在这里举行过1300余次祭祀活动,祭祀时屠宰牲畜的地方,就是宰牲亭。


所谓保护性修缮,就是利用原始的材料、工艺,修旧如旧,最大限度保存文物建筑的历史信息,不对古建作“面目全非”式的改造。中山公园基建科副科长张京利介绍,此次修缮,将更换宰牲亭糟朽椽子和木基层构件,更换糟朽望板、连檐瓦口。屋顶将采取全面挑顶修缮、瓦件归安,重做泥、灰背。简单来说,就是将瓦片全部取下,全面筛选,留下好的、替换坏的,再重新装回屋顶。


宰牲亭计划于2019年8月开工,考虑到雨季、冬季停工的影响,预计2020年9月完工。完工后,中山公园内的大型古建将基本完成全面修缮。


宰牲亭许多椽子已严重糟朽腐空。在日常文物检查时,工作人员发现宰牲亭南侧一根飞椽脱落,四面连檐均出现不同程度糟朽,并伴有漆皮脱落。屋面瓦件有脱釉、松动现象,檐头瓦件有残损,已危及木构件。


宰牲亭将启动保护性修缮。为了防止雨水侵蚀,工作人员将宰牲亭全面保护,搭上雨棚。


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神厨、神库完成保护性修缮。


修缮好的神厨、神库屋顶。修缮前,百分之七八十黄琉璃瓦面都有釉面脱落现象。“这些琉璃瓦应该怎样处理,能保留多少,是一个纠结点。”经过几次讨论,最终确定,最少半坡屋面要保留旧琉璃瓦,另外半坡换新。修缮人员将瓦片全部取下,逐一筛选,留下质量较好的一半。考虑到公园整体风貌,重新铺装时,旧瓦全部安放于后半坡,保留着历史的沧桑;新瓦则安装在面向游客的前半坡,打眼一看,红墙黄瓦的皇家气象回来了。


张京利指向神厨神库一根后檐柱靠近底部的位置,在平整的红漆之下,其实暗藏一块“补丁”。檐柱暴露在室外,根部容易腐朽。修缮时,传统做法是将根部糟朽的局部剔除,用同材质的木料接上,保证其构件功能,这种方法叫做“墩接”,在对檐柱采取最小干预的前提下,恢复了柱子的健康。以这种方式,神厨、神库四根檐柱被“救活”。


神厨、神库修缮后用于“社稷文化展”场所,向游客介绍社稷文化知识,并展出明清社稷坛文化研究成果及历史文献资料等。


新京报记者 浦峰 倪伟 摄影报道 


编辑 张英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