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视觉中国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虽然有“立秋之日凉风至,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的说法,但炎夏酷热仍未消,天气逐渐转向早晚凉爽,白天闷热的状态。此时,人易倦怠、乏力,清热消暑仍要继续。


“立秋后天气会逐步变得中午热,早晚凉,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因此,要早晚适当增加衣物,避免着凉感冒。”此外,北京中医医院主治医师徐洁指出,秋季是疾病复发的高发时期,我们要以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


防暑降温防秋燥

 

徐洁表示,立秋并不意味着真正进入秋季,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暑降温防秋燥。经过了一个炎热的夏季,人们的脾胃多有损伤,消化功能亦处于脆弱状态。此时应以调理脾胃功能为主,为秋冬寒冷季节进补打下良好基础。

 

立秋后,饮食上要注意“少辛多酸”。徐洁建议,应避免进食过燥的食物,例如,煎炸类食物等,要适当少吃姜、葱、辣椒等辛味食物。可适当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补肝气,如:苹果、石榴、葡萄、柚子、柠檬、山楂、番茄、荸荠等。多吃健脾祛湿食物,如小米、薏米、扁豆、砂仁等。此外,慎食瓜果类水果,有脾胃虚寒的人更应禁忌。


“贴秋膘”还为时尚早


立秋后,民间有“贴秋膘”的习惯,但徐洁告诉大家,此时“贴秋膘”还为时尚早。“立秋过后,由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宜人,所以人们的食欲便会逐渐好转。不过此时人的胃肠功能还处于较弱的状态,还没有从夏季饮食的习惯中调理过来,如果在这个时候吃太多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徐洁解释说。


当心上呼吸道和过敏性疾病

 

徐洁告诉记者,立秋时节还应小心上呼吸道疾病和过敏性疾病。立秋时节,白天炙热夜晚凉爽,昼夜温差大,容易诱发感冒、咳嗽、咽炎等上呼吸道疾病,尤其是体质较弱的老人及儿童,应及时增减衣物,不可盲目坚持“春捂秋冻”。

 

“此外,易过敏人群也要提高警惕,由于他们对环境变化敏感,适应环境能力差,这个时节容易引发哮喘、鼻炎等。一方面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另一方面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亦可通过中药、针灸进行体质调理,益气固本,减少疾病复发。”徐洁说。

 

早睡早起精神好

 

立秋节气,气温仍然较高,持续的高温闷热天,许多人易犯困、精神疲乏。加上工作生活的快节奏,不少上班族由于缺乏运动,容易使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徐洁建议大家要早睡早起,这样能让人精力充沛。早睡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而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多。早起时,可在床上放松四肢、闭目养神一会儿再起床,且秋季在五脏内应于肺,而肺在志为悲,悲忧过度易伤肺气,因此秋季要特别注意调适情绪,做到内心宁静,以缓和秋的肃杀之气。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编辑 王鹿 校对 王心

图片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