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田杰雄 通讯员 岳清禹)按照今年立秋时节的具体时辰,钟表上的时针刚刚拨过凌晨三点,就意味着秋日时节的到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了成语“落叶知秋、一叶知秋”。宋时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而被炎热的夏天折磨得日渐消瘦的人们,胃口终于能伴着这秋之凉意一同到来。而中医专家表示,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立秋过后也确实到了逐渐进补的时候,但现代人贴秋膘不如试试新贴法,“选贴”在这个季节刚刚成熟的瓜果蔬菜,在这个秋天才能更好地达到贴秋膘的目的。


中医提示现代“贴秋膘”更适宜进食时令瓜果蔬菜。通讯员 岳清禹供图

 

中医:秋当进补 均衡为益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暑去凉来,代表着秋天的正式开始。从明日开始,天气会越来越凉快。常言道:“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过,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所以民间素有“秋补”“贴秋膘”习俗。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可以逐渐开始进补了,但进补不可乱补。

 

《内经》有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即是要以谷类食物为基础,均衡营养摄入,才能真正达到“贴秋膘”的目的。通讯员 岳清禹供图


北京中医医院平谷医院副主任医师申斌强调,在古代缺吃少穿,“贴秋膘”很有必要。如今人们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体力劳动相对减少,饮食种类也更加丰富和精细,因此现代“贴秋膘”更多的是指适宜地进食秋季时令瓜果蔬菜;也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遵医嘱进补中医膏方。《内经》有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申斌说,这就告诉我们饮食要多样化,以谷类食物为基础,均衡营养摄入,才能真正达到“贴秋膘”的目的。

 

此外,申斌提到,要想在秋季这个养生季远离秋乏、秋燥,在“贴秋膘”的同时也想远离“肥膘”就需适当进行体育锻炼,补充水分,尽可能补充睡眠,调整饮食避免油腻。

 

进了9误区 补了也白补

 

除了要达到营养均衡,专家也指出9个进补误区,会让人们为贴秋膘所做的努力落空。首当其冲的即为“无病进补”、“慕名进补”和“多多益善”, 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另外,申斌提示进补也忌“不分虚实”,“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证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会适得其反。”


专家提到,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治疗作用,而平常的红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通讯员 岳清禹供图


同时,专家指出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以药代食”也并不明智”,而“凡补必肉”,若是久吃多吃,对肠胃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反而是个负担。申斌提到,饮食清淡并非起不到补益作用,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纤维素和微量元素等,也都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此外,人们也应该重视排便,警惕‘重进轻出’。”

 

除了以上7点,专服某一种补品“恒补不变”, 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对进补食品也不应有“贵贱之分”, “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切勿以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通讯员 岳清禹

编辑 唐峥 校对 陆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