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谢振东开始担任羊城通有限公司董事长,他让人用毛笔写下了“从1.0到2.0做电子支付先行者”,并且挂在办公室中。2016年,羊城通公司开始探索二维码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组织了国内多个城市来广州研究二维码乘车的技术标准。2017年4月,羊城通乘车二维码开始线上测试。目前羊城通乘车二维码在广州公交线路百分百覆盖,包括全市的公交车辆、轮渡,还有BRT(快速公交)全线的站台都支持羊城通乘车二维码支付,用户超过2000万。谢振东正在探索以出行链为基础的交通支付3.0版本。

谢振东和其代表的羊城通是国内各省市加速布局智慧交通的缩影。2018年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的通知》,以及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施方案》,为政企布局智慧交通领域按下“加速键”。腾讯、阿里、百度、华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互联网及通信巨头开始依靠自身的资源和禀赋切分智慧出行“蛋糕”。

微信支付在大交通领域的发力并不算早,2017年才正式划分出一个团队,成立单独的运营中心来对接交通行业。但凭借在公共交通中方便快捷的二维码乘车,在个人出行中的无感停车、快速办理ETC(不停车快捷收费系统),结合在支付层面“先通行,后扣费”等一整套打法,微信支付已经成为智慧交通领域最重要的企业力量。



公共交通方面,自微信二维码乘车方案上线以来,已与162余座城市实现智慧交通项目合作。个人出行方面,截至2019年6月微信车主服务已为数千万用户提供便捷的支付体验,线下无感支付停车场数已覆盖3万余,加油、停车、高速等车主服务场景持续接入中。

智慧交通是微信在移动支付增速最快的团队。近日在微信支付88媒体开放日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微信支付覆盖商业化的领域基本完成,下一个阶段必然进入深水区争夺,而交通领域就是其中代表,因为存在行业痛点且使用频率高。

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与线下场景相互导流成为必然,出行也成为继“衣、食”之后的互联网巨头必争之地。数据显示,中国每天约有2.5亿人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公交地铁每天的交易量高达3亿笔,超过了外卖、网约车的交易量总和。

微信支付行业产品运营部大交通负责人徐曼丽明确表示,智慧交通是微信支付2019年重点发力的领域,目前的方向是加快城市上线速度,同时尝试新产品形态,现阶段推进中的有在微信卡包中根据位置信息,给用户推荐相应的出行小程序,与银行合作ETC线上发行等。

2018年9月30日,腾讯进行了第三次自我组织进化,将原有七大事业群合并同类项为六大事业群,新成立开拓产业互联网领域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下称:CSIG),以及巩固消费互联网阵地的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试图完成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跃迁。2019年,在智慧交通的深水区的“攻坚战”无疑考验着微信支付的服务能力,也将成为腾讯toB(商业)、toG(政府)能力的集中展示。

公共交通:从“充值卡+现金”到“二维码乘车”

2018年以来,在、北、上、广、深等城市,越来越多民众开始“扔掉”零钱包和一卡通,二维码乘车成为共同的选择。经常在北京、上海、深圳出差的于先生告诉记者:“以前因为要带各种一卡通,出差都打车,常常堵在高架路上,现在二维码乘车十分方便,一部手机搞定所有公交,只要行李不多,都会公交出行。”

微信支付二维码乘车方案上线以来,迅速席卷全国,已与162余座城市实现智慧交通项目合作落地,日均交易笔数超过千万规模,每月使用微信支付乘坐地铁用户比2017年增长了4.7倍。



在广深地区,微信支付已100%覆盖广深两市公交线路和地铁闸机。7月12日,深圳市地铁二维码乘车用户数正式突破2000万,单日刷码笔数破200万,50%的乘客选择刷码搭乘地铁。根据羊城通方面数据,羊城通乘车在广州公交领域覆盖100%,包括全市的公交车辆、轮渡,还有BRT(快速公交)全线,用户近2000万。

据介绍,二维码乘车目前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接入腾讯乘车码小程序,如果所在地区没有较强的研发能力,直接接入小程序是最快捷的方式。另一种是开放方案的二维码乘车服务,已经开发了应用程序的卡通公司可以选择这种,比如深圳通采用了“深圳通+二维码乘车”,是一种自主运营的二维码。

据记者了解,微信支付目前正在灰度测试“交通卡”功能。在微信“我的卡包”里设置一个“交通卡”功能,基于LBS(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技术,比如用户在广州,微信就会把广深的二维码乘车服务都拉出来,比如深圳地铁、深圳通、羊城通等,方便用户在陌生城市查找和使用二维码乘车服务。

“上了二维码之后,实体卡通的发行量一般都减少了50%以上,原来的商业模式也打破了,如何重建新的商业模式?大家都很困惑。”羊城通开发者大会上,来自各大城市的卡通公司负责人齐聚,他们有向谢振东取经的,也有表达困惑的。最大的困惑在于,原来城市的卡通公司发行实体卡,会有工本费,同时充值沉淀的资金还有一定收益,接入二维码乘车后,不少卡通公司抱怨“惨啊,活不下了。”

但羊城通的“掌舵人”谢振东却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创业机会。一方面,监管对于资金池的管理逐渐加强,靠存量资金吃利息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另一方面,不能死守以前的商业模式,要看到更多想象空间。

“羊城通开发者大会就是把羊城通作为公共平台,让有实力的公司,结合他们的资源,产生新的物种、新的业态,提供新的服务。”谢振东告诉新京报记者,他透露,每年和开发者合作的项目有几十个,包括大数据分析、商业分析、人员管理、考勤管理、会议管理等。

谢振东将交通支付划为三个时代:卖纸质票、月票、IC卡等是交通支付的1.0时代,特征是不记名的线下实体(卡)。随着技术的发展,及安全管理的需求,交通支付2.0时代应运而生,2.0时代的特点是线上记名的虚拟卡,通过手机,甚至通过人脸、手静脉来实现支付。3.0时代,则是基于支付的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城市的建设,以及围绕出行链展开的一些列活动。“出行是为了工作,为了生活,为了娱乐,要把出行链勾勒清楚,并且打造得无影无形,同时兼顾城市建设与管理,这是3.0时代要考虑的”,谢振东对新京报记者说。

除了“先乘车,后付费”,无需买票或充值的体验外。微信智慧出行方案还可以通过精准的客流分析,提升公交地铁运力效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新型会员管理方式;通过平台流量,为公交运营打造线上精准营销广告模式,与品牌进行商业合作,以自有平台承载合作内容,孵化新的商业模式。

至于何时能实现全国的“一码通行全国”,由于涉及多方的诉求及政策的考虑,答案尚难明确。但微信支付会“大力支持,积极推进。”

个人出行:停车场、ETC的无感支付

6月4日,国家发改委、交通部印发《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应用服务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为ETC推进工作划定了明确的时间表。《实施方案》要求,到今年底,全国ETC用户数量将突破1.8亿,高速公路不停车快捷收费率达到90%以上。

华创证券研报表示,政策驱动下,OBU(车载单元)安装使用率将会大幅上升,目前全国汽车保有量突破2.46亿,已经安装ETC的车辆用户约8073万,到年底ETC装载量若达到90%,则需要安装ETC车载终端的车辆总数超过1.4亿辆。若OBU单价按50元一张保守计算,新增市场保守估计约为70亿。同时,高速公路安装ETC路侧天线的车道数量、安装密度,以及用于标识车辆路径的天线均会大幅提升,若再考虑未来ETC在停车场等涉车场所的推广和应用,ETC将会迎来百亿增量市场。

世纪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世纪恒通)董事长杨兴海认为,ETC的发展永远在路上,因为每年都会有2000万台左右的新车进入,还有二手车辆过户后的安装需求。他认为,ETC除了高速通行外,还可以应用在无感停车、加油,甚至洗车,车后服务等,场景都非常多。

世纪恒通是“微ETC”小程序的开发者,该小程序已经与山东、天津、辽宁、贵州等6个省份实现了合作,在合作省份,目前贵阳环城高速针对ETC用户免费,其他不同省市也有相应的补贴。

以“微ETC”为代表的微信小程序之所以能在ETC争夺站中分得一杯羹,得益于微信支付无卡开通ETC,以及“先通行,后支付”的垫资服务。微信称,车主在微信小程序或城市服务上就能直接申办ETC,全国联网通行,享受微信支付“先通行后扣费、无需充值”的畅快体验。在微信中仅需35秒,就能完成申办ETC流程。

除了“无卡”开通ETC外,微信支付还在与银行、服务商等一同探索线上发行业务。“我们一直在找一种方式,既能满足银行的需求,又能够让用户享受到便捷的体验,在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的方案。”微信支付坚持开放态度来平衡生态发展,近期微信支付会上线第一期和银行合作的方案,8月、9月会不断有和银行的新合作推出来。

世纪恒通董事长杨兴海以与内蒙古高速的合作举例,在内蒙古高速公路的省际出口处往往会出现运煤车拥堵,原因是运煤车存在超载现象,称重和缴费都比较复杂。世纪恒通结合最新国家政策,与微信支付、内蒙古高速、银行等拟合作推出按车型收费,先通行后扣费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只待2020年1月按照车型收费的政策落地,就可以实施。

在这个方案中微信支付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内蒙古高速负责底层技术对接,世纪恒通是起到具体沟通作用和连接作用的微信支付服务商,银行则起到大数据授信和垫资的作用。之所以选择和银行合作,徐曼丽认为微信支付本来就是开放的态度,与各大银行有密切的合作,同时银行与各地高速、公交集团也存在合作关系。

此外,“先通行、后支付”也被微信支付用在商超、写字楼、机场、火车站等地停车场的无感支付上。目前是283家万达广场全部进行了微信无感支付停车的部署,日均处理单数已经超过20万,累计用户数已经超过2000万,红星美凯龙、苏宁、国美等企业也在探索接入无感支付停车。

无论是高速、停车场还是其他场景,即使无法联网,微信支付也能够实现双离线的扣费,保证商户资金安全,保证用户的体验。“背后是一个信用机制,万一信号断了,我们可以先让用户通行,后面再扣费。一旦出现拥堵,以后就没有人会用了。”杨兴海解释道。

深圳机场集团交通运营中心副总经理王华说,深圳机场停车场应用无感支付后,车辆通行时间从原来的10秒缩短到2秒,停车场出场车次约72.76万台次/月(2019年6月份),相比无感支付上线前的39万台次/月(2016年12月份),增长约86%。

王华也有自己对交通支付的定义,在他看来,1.0版本是现金支付,2.0版本是扫码支付,3.0版本才是无感支付。目前深圳机场停车场已经接入月卡通、银联无感支付、微信无感支付、支付宝无感支付等多项停车交费服务,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具备非现金支付的机场停车场,非现金支付比例已经稳定在90%,其中微信支付占比高达65%。

接入无感支付后,深圳机场还将利用人证核验实现无纸化值机;利用行李RFID、GPS技术推出异地行李托运服务;打造深圳机场地面交通指挥中心超级大脑——深圳机场地面交通指挥中心GTCC,实现多源数据汇集、GTC全区域全要素可视化监控、智能化管理决策及应急指挥;跟支付宝、滴滴、高德合作,打造机场地面交通室内(包括停车场)智能导航平台,实现交通信息推送、交通指引、反向寻车,提升旅客体验。

这些技术的引入,也极大程度地保证了车辆安全,对“黑车”、“套牌车”的识别起到帮助。王华举例称,一位乘客在凌晨两点接到微信通知,显示自己的车已经到达深圳机场,但事实上他的车就停在楼下。通过与深圳机场停车场的联系,第一时间发现了一辆“套牌车”,并将其拦截在停车场外。

ETC和无感收费也成为国内车路协同技术的重要落地环节。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联盟理事长王笑京在2019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上表示,车路协同技术目前难以控制汽车电控系统,各方应该从最基本的功能和刚性需求出发进行研究建设。“连接手机也是车路协同,而不是总想搞颠覆性技术。”与会的多位专家也称,ETC的设备建设可为未来车路协同的高级应用打下基础。

截至2019年6月,微信车主服务已为数千万用户提供便捷的支付体验,线下无感支付停车场数已覆盖3万余,加油、停车、高速等车主服务场景持续接入中。

微信支付在智慧交通中的角色:平台作为支撑,多场景开放生态

横向来看,无感停车场、ETC、二维码乘车等是微信支付切入交通领域的主要场景;纵向来看,在这场合作中,微信支付以开放为原则承担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角色,相关企业(政府管理者)承担底层技术对齐的责任,小程序服务商则承担沟通和连接上述二者的作用。

开放日当天,微信支付团队以万达停车场的无感停车举例:“比如万达,我们作为平台方主要是提供基础的产品,行业产品解决方案和能力。涉及到与万达的系统上的对接、开发,甚至在万达的停车场里面落地物料等,涉及到落地事情的是由服务商帮我们完成的。万达的系统首先要和我的系统对接,他需要开发,要改造他的整个流程,比如原来的流程是交现金或者扫码,现在变成这种流程要把整体的无感支付的流程融入到你的系统里面去,要打通系统。”

“很多行业为什么不往前做深一步?因为作为平台方要给第三方去留空间,做那么深,他做什么呢?我只是作为后台能力的提供或者产品方案的提供,我想这就是我们的态度。”

对于未来的商业化预期,微信支付更看重行业的共建共赢。民生领域,从关乎民生的行业中赚钱非常难,这个事情可能后面也见不到盈利,教育、交通、医疗均是如此。但微信支付认为,作为平台,只要是用户高频使用的、能提升效率的,微信都会去做。在生态里的其他角色可以受益,比如硬件方面的闸机改造等,都是有盈利空间的。

微信渗透大交通的最终目标是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支付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粤港澳大湾区,腾讯和微信的大本营,微信支付已实现公交地铁、高速、停车场高覆盖率,打造了众多标杆案例。在城轨网络、客运、路桥、港口码头等细分场景,微信也在不断深耕。

新京报记者 刘畅 编辑 徐超 校对 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