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陈琳)8月26日,北京市商务局等12个部门发布《北京市便民店建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每百万人拥有连锁便利店数量300个左右。

 

“300”这个数字是怎么算出来的?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赖阳表示,每百万人拥有连锁便利店数量300个是有科学依据的。“如果便利店密度太高,挣不到钱;密度太低,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之前我们做过研究,一家便利店辐射范围大概是500米左右,3000人能够支持一家便利店的生存。”


便民店即单体便民小商店 包含8种业态


记者注意到,《行动计划》中提及的便民店不仅指便利店,还有特色小店。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便民店是包括便利店在内的便民店铺,便利店主要指7-11、便利蜂这种社区超市。《行动计划》中的便民店,主要指单体便民小商店,即包括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区超市)、早餐、家政服务、美容美发、洗染、快递、便民维修等8种基本便民商业功能的网点。


赖阳表示,过去北京对便民服务的支持,都是分业态、分别推出文件、实施不同管理,比如有针对便利店的支持,也有针对早餐网点的支持。而这次把近些年的相关政策做了汇总,将便利店、早餐店、蔬菜零售等便民服务业态,统一归到便民店之下,统一推出政策支持,更加方便在管理上统筹安排。


“便民店包括8种业态的便民商业功能设施,这也是在发挥市场主体自主创新商业模式。”赖阳说,《行动计划》特别提到的特色小店,就是体现北京城市商业风貌和独特风情,在市民中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口碑的零售、餐饮或其他生活服务类小型店铺。比如有的夫妻店做得非常有特色,“熟人经济”也非常受欢迎;将无人技术和有人服务相结合的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只要是便民服务的,都鼓励发展。


研究租金调控政策 解决发展瓶颈问题


赖阳表示,北京的便民服务网点建设存在很大的问题,即商业用房不足。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区域居住环境、条件、设施并不完全相一致,老胡同没有太多的商业用房;早期建设的住宅只考虑居住功能,便民配套网点设施有限;商品住宅中的大量底商是销售型的,产权拥有者会选择租金更高的业态出租,便民业态很难拿到资源。

 

针对这些问题,《行动计划》也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比如,关注便民店租金价格,研究制定租金调控政策;开放学校、地铁、医院、公园、科技园区等便民店布局不足区域的空闲资源,腾退空间应优先发展便民店,包括利用地下空间(含普通地下室和人防工程)开便民店;在便民服务设施不足区域,探索利用厢式智能便利设施、自动售卖设施、蔬菜零售车、移动餐饮售卖车等非固定门店便民商业设施完善社区服务等。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张畅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