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昆明市发布《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修订征求意见稿)》,明确乘客不得在列车内大声喧哗、使用电子设备时不能外放声音。这是继北京、兰州等地对“外放族”下禁令后又一对此行为说‘不’的城市。对此,网友点赞并认为值得推广到其他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受访专家表示规则的落地,关键是考验管理者如何执行。


2019年8月26日,北京地铁五号线,一名乘客在地铁车厢内玩手游时开外放。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多地地铁禁止“音乐外放” 或被认定“不良记录”

 

8月20日,昆明市交通运输局举行《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修订征求意见稿)》听证会,表示由于昆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日益增大,保持车厢内安静对乘客乘坐感受非常重要,但是,一些乘客在乘坐列车时使用外放电子设备,对其他乘客造成很大噪音影响,亟须规范。为此,《征求意见稿》中新增不得在列车内大声喧哗、使用电子设备时不外放声音等内容。

 

该征求意见稿立即引发热议,但实际上,禁止外放音乐并非新鲜事。新京报记者查阅多省市出台的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其中北京、广州、天津、兰州、长沙、合肥等地均出台过严禁乘客外放音乐的规定。其中,《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于2016年12月20日开始实施,在上述城市中属最早。

除了上述《守则》中对外放音乐说“不”,各地对违反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采取的治理措施也不一样,其中北京、昆明的处罚较为严格。

北京市《关于对轨道交通不文明乘车行为记录个人信用不良信息的实施意见》中规定,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专职督查员等管理人员对存在不文明乘车行为的乘客进行劝阻、制止;对于劝阻、制止不听的乘客,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有权拒绝向其提供乘车服务,并立即向公安、交通执法部门报告。市交通执法部门将违反守则的乘客纳入个人信用不良记录 。

 

拟被记录个人信用不良信息的乘客,应当按照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安排,当场参加或与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在约定时间内参加志愿服务1小时。经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确认合格后,7个工作日内报市交通执法总队备案,才能删除个人信用不良信息记录。

 

昆明的《征求意见稿》中同样规定,经工作人员劝阻、制止后仍不改正的乘客,可以拒绝其进站乘车或者继续乘车。乘客违反守则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由城市轨道运营单位、交通运输行政管理部门执法机构或者公安机关依法处理,并按照规定将有关信用信息纳入交通运输和相关统一信用信息监管平台。


北京地铁五号线,一名乘客在地铁车厢内用手机看视频时大声外放,一旁的乘客低声说道:“太吵了”。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两名乘客在地铁车厢内玩手游时开外放。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现场

声音外放引争执 旅客反感成常态

 

在公开信息中,记者尚未找到有单位或个人因“音乐外放”而受到处罚,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在地铁上外放音乐引发的矛盾常见报端。

 

据新京报报道,2018年8月22日,北京地铁9号线两名男子发生纠纷,起因就是一人用手机扬声器听音乐,引发另外一人不满。两人从口舌争执升级为肢体冲突,过程中听放音乐男子眼镜碎片扎入眼球,造成左眼球破裂。经法医初步鉴定,其眼部不低于轻伤二级。而冲突另外一方也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公交总队刑事拘留。

 

日常地铁出行时,不少人也有类似抱怨,有网友指出,封闭狭小的地铁空间,任何一个人的不当行为都是对其他乘客权益的侵犯,因此,乘客对于细化的乘客守则拍手称赞。每天都要挤一个多小时地铁上班的张先生深有感触,“本来指望抢个坐能眯一会儿,但身边要有个看电视剧的,太烦躁的,耳朵受折磨。”

 

另外也有人建议,除了地铁,此举应推广到公交、火车等交通工具以及其他公共场所中。“过去手机少,视频节目也少,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现在既然出现了,规则也应跟上,对这些不文明行为说‘不’。”张先生表示。

 

实际中并非全部都劝阻

尽管北京6月份就出台了禁止外放音乐的规定,且有可能被纳入不良信用记录,但采访中大多数乘客表示并没感受到变化,“没见过有人来管理,实在受不了的乘客会说一句”。

 

8月26日下午,地铁10号线,一位母亲为了哄焦躁不安的孩子,手机外放声音播放着动画片,画面伴随着稚嫩声音和欢快的背景音乐,孩子的笑声也随之而起。母亲轻松片刻,但周围的乘客明显有不适感,一位倚着车门站在右侧的女士挪了地方。

 

在地铁8号线,一名年轻男子看着某综艺节目,快节奏的语言和配乐在多半截车厢里回响,在其身边几米的车门口处站着的乘务管理员,并未对该男子进行阻止或提醒。

 

北京地铁宣传部门工作人员孔先生表示,此规定执行起来有一定难度,乘务管理员没有执法权,遇到此事只能上前劝阻,绝大多数乘客愿意接受。“乘务管理员多会对干扰到其他乘客的行为进行干预, 这是一个基本准则。”

 

专家说法

法规落地执行是关键 与“信用”挂钩要慎重

 

东南大学交通与法治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顾大松认为,上述各地规定在执行层面会比较困难,不同于“霸座”有明显的界限,外放声音到底多高算违规,很难规定清楚。另外,地铁不同于飞机和高铁,执法能力有限,上述规则更大作用或在提高乘客文明意识,“并非执法机关一定要去执法,但目的是提醒大家这样做是不合适的,周围有人这样做你可以监督和制止。”

 

此外,顾大松并不赞同什么事情都与“信用”挂钩,“尽管用信用来约束企业,增强企业诚信经营方面效果很好,但对个人而言,要慎用此概念,一旦被列入失信名单,影响非常大,要比罚款严重很多。是否与信用挂钩应该由全国人大来统筹。”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师李娜也表示,尽管市民对这种细化的规定叫好,但作为管理方,要进一步做好监管工作。“谁来监督和记录不文明行为,谁去制止和实施督查,这都是落地执行的关键。如果要与信用体系挂钩,也应该有相应的细化框架,要让旅客明确知道,其行为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这样才能在更大程度上约束自己的行为。”

 

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实习生 陈丽金

编辑 李劼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