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琰,1968年4月18日出生于辽宁大连,前中国短道速滑国家队主教练,现任中国滑冰协会主席。中国代表团迄今在冬奥会获得的13枚金牌中有10枚来自短道速滑队,其中李琰执教期间拿到7枚金牌。


【 匠 心 阐 述 】


3个月前,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对短道速滑、速度滑冰国家队进行调整,李琰卸任短道速滑队主教练,她也得以从中国滑冰协会主席的角度重新去审视滑冰这项运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李琰说自己有个愿望,希望借助2022年北京冬奥会把滑冰运动推向全国,继而构建一个全新的运动员培养体系,“要想让这个项目健康发展下去,我们一定要给后来人留点有价值的东西。”


卸任主教练并未感到轻松


2017年6月,李琰当选中国滑冰协会主席,但当时由于备战平昌冬奥会,身兼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的她难有更多时间处理协会层面的事务。今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冬季中心对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国家集训队进行调整,王濛出任教练组组长,李琰正式淡出执教一线。


“其实并没有轻松,因为面前是一片空白,每天醒来感觉有很多工作要去做。”从压力巨大的短道队主教练位置上卸任,外界都以为李琰应该轻松了许多,但情况远非这样,“新的协会成立时间不长,特别是第一年我们又都在备战平昌冬奥会,直到现在才有时间静下来去思考。”


李琰的办公室在首都体育馆综合训练馆一楼,窗外望出去是改造中的首都体育馆。2022年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比赛将在首都体育馆进行。早在1987年,19岁的李琰就随国家队在首都体育馆训练。兜兜转转三十余年,从运动员到主教练,再到滑冰协会主席,李琰的角色在变,工作地点却没有变。


李琰现在的工作中心仍围绕着国家队展开,保障短道速滑、速度滑冰国家集训队的奥运备战是中国滑冰协会当下的第一任务。“这个是协会的主要工作,毕竟2022年就在眼前。中国代表团获得过13枚冬奥会金牌,其中11枚(短道速滑10枚、速度滑冰1枚)在中国滑冰协会,历史数据本身就体现了协会的重要性。”按照2022年北京冬奥会设项,109个小项中有23个归属中国滑冰协会。除了熟悉的短道速滑,李琰还要关注速度滑冰。采访过程中,李琰两次笑着纠正记者,“不要老说短道,要说滑冰。”


李琰从滑冰协会主席的角度重新审视这项运动。新京报记者 吴江 摄


不清楚自己女儿读几年级


2006年刚决定回国执教时,李琰的女儿贝拉还不到两岁,“那会儿她还坐着推车呢,怎么也想不到她现在都这么高了。”李琰一边做着手势一边笑着说,“现在我都不知道我女儿上几年级了。前几天早上我随口问了一句,你几年级来着?她说高二。我才知道她已经上高二了。”


回国执教13年,李琰并没觉得时间过得有多快。但当女儿在自己不经意间就从一个小不点变成高中生时,李琰突然有些感慨,“时间真的过得太快了,太快了。”李琰说体育人习惯以4年为一个周期,但其实每个周期目标几乎是一致的,“我的生活只有一件事情,就是怎样带领运动员去取得优异成绩。”决定回国执教的那一天起,李琰就把家庭甩在身后了,“人生不可能方方面面都特别完美,这是我自己的选择,也是家庭的选择,我的家人都特别支持我。”


2015年6月,贝拉小学毕业典礼。李琰没时间陪她去学校参加活动,出门前强拉着女儿拍了一张照片,算是留了个纪念。女儿在学校每次上手工课时,总会在卡片上写上一句话:“我想让妈妈多陪陪我。”


执掌中国短道队13年期间,李琰把绝大部分精力都留给了队伍,分配给女儿的爱少之又少,“我女儿已经习惯了妈妈经常不在家的状态,她很自立,不需要特别多的关心。”


李琰淡出执教一线。图/Osports


相信一支队伍是有灵魂的


“真正能够登顶远眺的人,永远是那些心无旁骛,坚持往前走的人。”“人生没有近路可走,但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7月20日,在个人微博上写下这些励志语句时,李琰又艾特了武大靖、韩天宇、周洋、曲春雨等队员。李琰喜欢用这样的方式去激励自己或队员。


“首先你要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才能够影响到别人,对吧?”李琰相信一支队伍是有灵魂的,短道队灵魂就是要相信自己。在李琰看来,能量是聚集的、相互吸引的,什么能量吸引什么能量,这对一个团队非常重要。


十几年职业生涯,李琰遇到很多坎儿。平昌冬奥会,中国短道队一度连续遭遇不公正判罚,李琰在与国际滑联官员理论时委屈、无助的眼神让人心疼。“我奋斗了4年,可能在那一刻就打水漂了。这个时候你怎么去选择?你肯定认为自己是委屈的,然后你去争取了还是原来的结果,这时候你会怎么办?如果我们不接受的话,可能也就没有武大靖最后的突破了。”平昌冬奥会,作为“王牌之师”的短道队身上背负巨大压力,直到比赛最后一天才见金。李琰说这就是短道队的信念,从未动摇。


说到判罚,如今换了身份的李琰理解更深。在主教练的位置上,李琰需要去维护队员,更多是从对方身上找问题。“跳出主教练的角色,你会发现国际组织运行是有规律的。”李琰说怎样去抓住和适应这个规律非常重要,“一味抱怨没有用,不如找到它的特点。”


中国滑冰协会正在全力搭建国内赛事平台,并邀请国外裁判执法,“你要有个判断,看哪些裁判有可能出现在2022年中国的赛场上。现在就邀请他们来中国,让我们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去适应他们的标准。”短道速滑国际裁判都是志愿者,他们都有各自的工作,每年参加一至两次学习班。李琰称每一个裁判对规则的理解都各不相同,需要花时间去揣摩他们的判罚特点,才能避免在国际大赛上犯错误。


李琰称自己曾是一名幸运的教练员。图/视觉中国


做队员“老妈”感觉很亲切


在短道队里,有队员喊李琰“教练”,也有喊“老师”的,但喊“老妈”的,这在很多运动队里并不常见。“现在都有小队员喊我‘老妈’了。”李琰并不介意队员怎么称呼她,她说这也代表着自己跟队员相处的几个阶段。


在李琰看来,“教练”更职业,但只是给队员技术上的指导,“刚来的时候很喜欢叫我教练,跟生活没有任何瓜葛。”之后大家在一起共同训练、学习和挑战,经历过酸甜苦辣后,队员对李琰的称呼也从“教练”变成了“老师”。


“老师是要答疑解惑的,除了技术层面还要引导运动员的人生成长。”很多队员入队时只有十几岁,除了技战术,李琰还要做他们生活中的老师。至于“老妈”,李琰说这又是另一个层次了,“到了这个阶段,我觉得就是亲情了。”


冰场上,一脸严肃的李琰让队员们心生敬畏。离开冰场,李琰又成了队员们的“老妈”。“老师在生活中从来不会和我们发火,她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我们,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睡得好不好,真的把我们当孩子。”2017年母亲节,武大靖找了一首关于母亲的诗送给李琰。


武大靖说自己很幸运碰到了李琰,李琰则说很幸运碰到了这些有天赋又肯吃苦的队员。“我带的这几拨队员都很吃苦,也舍得付出。总体来说,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幸运的教练员。”


说到适应期,李琰和王濛的故事便不能不提,两人起初合作并不是很顺利,甚至有过一些矛盾。用王濛的话来说,她跟李琰矛盾的共同点就是因为两人性格都太要强,都非常有自己的想法。但当师徒俩目标达成一致后,一切矛盾迎刃而解。王濛手中4枚冬奥会金牌,有3枚都是在李琰执教期间拿到的。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王濛卫冕500米金牌后冲向教练席,双膝跪在冰面上向李琰磕头,这也是中国体育史上的经典一幕。在李琰卸任主教练后,挑起短道队大梁的正是王濛,她目前的身份是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国家集训队教练组组长。


“王濛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运动员,非常有天赋。她现在是短道队教练组组长,这是一个统筹整个训练规划的角色,任务真的很重,毕竟面临的是2022年冬奥会。”谈到给王濛执教有什么建议时,李琰称年轻人一定要有勇气和冲劲,但在国际化团队面前又要有理有据地做好训练安排和规划,“要平衡好这些关系,我觉得他们现在已经做到了。”


李琰把队员当成孩子。图/Osports


在全国范围推广滑冰运动


8月27日,李琰去了趟昆明,2019年亚洲短道速滑公开赛大奖赛在那里进行。这不是一个高级别赛事,李琰却很重视,她想借机在云南乃至全国把滑冰运动推广开来,继而构建一个完善的运动员培养体系。这是一盘很大的棋,也是李琰最大的心愿。


在国家队十几年,李琰说每4年都要跟自己较劲一次,“奥运会结束的那一天开始,新周期的第一天又开始了。这是非常折磨人的,无论你上一届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李琰口中的“折磨人”指的是运动员的培养。年轻运动员的培养需要一天天训练去积累,李琰说这个过程不能完全依靠国家队。


“我们协会要在具体工作上做实,让滑冰真正具有吸引力,让这些南方省市特别是新开展滑冰运动的省市一直参与下去。”在李琰的计划中,一旦形成这样的氛围,她相信未来奥运会时不用再像现在这样,单纯依靠教练员每4年一次的挣扎,而是靠完善的运动员培养体系去发现队员。


做了二十多年教练,李琰在这方面深有体会,她说一个教练员可以改变一个点,但一个体系可以改变一个面。在短道速滑领域,韩国、荷兰等强国都有自己的一套培养模式,李琰正在逐一对比研究,希望能从中借鉴到有价值的东西。


“2022年冬奥会就摆在那儿,有这么多政策支撑和引领。我们做具体工作的人,为什么不让全国各省市都成立滑冰队呢?我们的工作就是把各个体系搭建起来,借着2022把面做广,可能有些省市都没听过什么是滑冰。我就告诉他怎么做,怎样跟我们接上轨。协会本来就是一个服务机构,我们主动提供这样的服务。”李琰为此花时间去做调研和宣传,“希望有更多省市能参与进来,别因为2022的一些要求参与了,之后就昙花一现了,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 匠 人 心 语 】


新京报:你觉得在完成自己的成就中,最值得珍惜的是什么?

李琰:过程,每一次奋斗的过程都非常值得珍惜。


新京报:你希望未来还能取得怎样的成就?对未来有怎样的期待?

李琰:珍惜现在,脚踏实地做好现在。有了目标之后就不会遥远。


新京报:什么时候是你最艰难的时候?能够坚持下去的原因是什么?

李琰:每一次重新开始的时候都很艰难。热爱,没有这一点做什么事情都很难成功。


新京报:在你的生活和工作中,哪些东西是一直坚守的?

李琰:热爱、信念、坚守内心、不忘初心。


新京报:你觉得你获得的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李琰:成就别人的时候。


新京报:你还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李琰:唱歌。


【 匠 心 记 忆 】


2006年,李琰回国出任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


2010年,王濛成就冬奥“三冠王”。李琰率短道速滑队出征温哥华冬奥会获得四金。


2011年,李琰获2010年中国体坛风云人物最佳教练奖。


2014年,李琰率短道速滑队出征索契冬奥会获得两金,弟子周洋蝉联1500米冠军。


2018年,李琰率短道速滑队出征平昌冬奥会,摘得一金。弟子武大靖与李琰拥抱。


新京报记者 孙海光 编辑 王希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