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号董事长周志亮多次强调要“稳”,努力成为科创板的稳定力量是中国通号的责任。


谈回归A股选择科创板

科创板政策包容性强


新京报:H股上市后,出于什么考虑决定登陆科创板?

周志亮:在H股上市是为了满足中国通号国际化的需要,让中国通号在境外融资,有利于中国通号走出去。考虑A+H是因为不同的资本市场资源配置规律不同,两种市场也就给中国通号带来两种资源配置的可能性。

之所以回归A股选择科创板,一是因为科创板的政策好。在我看来科创板政策包容性强,能够最大程度激发企业创新激情,而科创板的规范性又仿照主板,便于企业严格管理。同时,中国通号早在2012年就提出要有自己的品牌、要引领高铁核心技术的发展,这跟科创板的定位很契合。最后,国家政策利好也很吸引我们,例如科技人员通过战略配售可以持股,能够极大地激发大家的积极性。

新京报:上市过程中有什么难忘的事情?

周志亮:审核非常严格。这次科创板上市我们一共经历了5轮问询,其中三轮审核小组问询,两轮上市委员会问询,问题集中在技术先进性、自主性、收入增长点的可持续性以及募集资金投向等,共问了64个大问题,涵盖259个小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非常感谢北京市金融局、丰台区金融办的帮助,多次召开科创板上市问题协调会议,主动问询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国务院国资委、中国证监会和上交所在上市过程中给予了中国通号悉心指导。

谈A+H股机制

H股便于企业国际化,科创板利于提升企业品质


新京报:A+H股机制运行一个月,你现在觉得两个市场有何不同?

周志亮:上了科创板以后回过头再看,认识比之前更深刻。我认为科创板体制创新是特点,科技创新是本质。

从市场角度讲,H股和A股两个市场都是催生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特点不同。H股便于企业国际化,科创板则利于提升企业品质、提升核心员工积极性。在审批上,科创板更关注科技含量,要求企业的产品特点鲜明、体现创新,其他板块可能更多关注业绩。因此,我认为科创板最大的贡献是为国家基础创新、自主创新提供支持。

新京报:你觉得科创板是否是独角兽沃土?

周志亮:科创板的确是沃土,但有了这块沃土能长出什么苗,是长成参天大树,还是长成低矮灌木,取决于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及是否能满足市场需求。

我觉得独角兽的定义很难界定,我认为只要企业规范、科学、有序地发展,具备资格的企业就可以申请去科创板。中国通号此次登陆科创板很重要的收获就是把我们多年的科技成果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

新京报:中国通号在科创板发行价是5.85元,上市后股价目前稳定在10元左右,但在港股价格持续较低,怎么看中国通号目前在两个市场的表现?

周志亮:H股、科创板环境不同,香港整体环境的波动会影响到股价,在科创板的股价表现我认为基本接近企业的实际价值,但是还有提升的余地。

相比于股价,我更关注企业价值的提升,作为管理者,应该把企业价值交给市场来评价,企业健康发展大家一定会给出公正的评价。作为中央企业,要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持续发力是中央企业的责任和担当。

新京报:近三年的研发投入只占到营收的约3.5%,在科创板企业中这一水平较低。未来是否会加大研发投入?

周志亮:虽然整体的数据是3.5%,但是我们的核心企业,比如研究院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能达到8%以上,并且我们下一步还会再加大投入,让高铁技术保持世界领先,让高铁运行和管控技术更科学、更优化。我们早就有规划,也正在研究过程中。

谈未来发展

寻找新增潜力市场,一定要走出去


新京报:作为巨无霸,如何保持规模化发展?

周志亮:需要寻找新增潜力市场,这跟国家高铁的投资紧密相关。就我的观点,增量市场包括10多万公里既有铁路的改造和提升,比如将原来时速最快仅仅为60公里的铁路,通过技术改造将速度提升到100多公里。

同时,还包括区域性市场不断发展带来的机会,包括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城际铁路的市场,通过技术将铁路公交化,让轨道交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助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新京报:未来海外市场的发展战略是怎么样的?

周志亮:中国高铁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是举世瞩目的,我们一定要“走出去”。首先,我们自主研发的技术对欧洲的标准有兼容性,同时我们的核心产品已经获得了欧盟的认证,为“走出去”创造了基本条件。

同时我们本身也是中国铁路走出去联盟的重要成员,先后参与了亚吉铁路、蒙内铁路建设,正在参与印尼雅万高铁、欧洲匈塞铁路和中老铁路(中国段)建设。

我们也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做中国技术输出的主力军和推动者。“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也将自有技术融合各个国家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高铁技术的国际化。

新京报记者 张姝欣 编辑 李薇佳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