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田杰雄 通讯员 张富)一条散发臭味的排污河如何化身清澈美丽的白鹭湾?一条让人避之不及的河段如何蜕变为全市首批优美河湖?国家和市级考核断面水质全面达标,7.1公里示范河段风景如画,平谷洳河示范段在两年多以来经历华丽转身,与平谷其他三十多条河流一起正在经历改变,但这靠的可不单单只是一个部门。2017年平谷区全面落实河长制,让每一条河段都有了“守护者”,依靠水岸共治、标本兼治、城乡同治,守卫住了平谷的一片碧水。


洳河白鹭翱翔。付淑元 摄


四级河长上岗自领责任田


如今,走在洳河新城段,只见宽阔的河面波光粼粼,两岸绿树成荫,水鸟不时掠过水面觅食嬉戏,微风拂面带给人阵阵凉意,一派清新怡人的景象。但在2017年以前,这条平谷境内的第二大河却是另一番景象。河岸两侧污水直接排入河中,各条支流带着污水在这里汇聚,河水浑浊、散发臭味儿,居民都避之不及。

 

“平谷区共有32条河流,总长405公里。如果要单靠一个部门、一支队伍来管护,很难做到岸清水绿。”区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以前,水环境主要是河湖管理部门在管,污水虽在河里,但源头却大多来自两岸,水务部门管得了河里却管不了岸上,属地在河流交界处扯皮、推诿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污染源得不到有效治理,水环境质量很难提升。

 

2017年,平谷区全面落实河长制,破除原有水环境管理条块分割的局面。境内32条河流全部明确了区、镇、村、段4级河长管理体系,细化各级河长的管护范围和工作职责,实现河长体系全覆盖。

 

“东石桥河有1.16公里流过西石桥村,当时我是河段长,每天都和老村长去巡河,村里有几个排水口、具体在哪儿,这些都要记在本子上。如果发现污染问题就要拍照片,并写进巡河日志报到镇里。”西石桥村党支部书记李昕声如今已成为新任村级河长,回忆起2017年成为河段长时的经历,他依然印象深刻。虽然现在河道水质已经明显改善,但作为新任河长,他依旧坚持每天巡河。


洳河白各庄大桥。王玉梅摄


多措并举污水不出村

 

制度落实好,考核也要跟上,几乎是前后脚儿,平谷区又出台了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和河长制考核细则,河湖环境、断面水质是关键指标,细则和办法一出台,“河长”就不仅仅只是个头衔了,要想称职,每位河长不仅要到岗,更要出实招、见行动,真正让水质有所改善。

 

在大兴庄镇,流经镇域的东石桥河虽不足5公里,却因沿岸的一些养猪场直排粪污、村民直排生活污水,使之成了一条臭水河,水质曾超标100多倍。面对这块硬骨头,2017年,大兴庄镇的河长们群策群力,定下了“堵源头、清河底、治河道”的方案,先是封堵了所有养殖场的排污口,要求养殖场建污水处理池,然后把河底淤泥和岸边堆放物清理干净,村民生活污水则纳入专门收集管道,并相继建设了21个功能型精准湿地,集中处理各村生活污水,让污水不出村。各村的污水经过净化后缓缓流入河道,河里的水流动起来,水质明显得到改善。

 

治水更节水 地下水位持续回升

 

治水的同时,平谷区通过加强用水总量控制、推广中水利用、征收水资源费等方式,推进全区节水工作。至2018年底,累计创建节水型单位(企业)186个、节水型社区27个、节水型村庄18个,2017年取得节水型区称号。

 

为了让宝贵的水资源在平谷多滞留,有效涵养、回补地下水,平谷区科学研判、合理调度,采取阶梯蓄水调度方式做好泃河水量蓄存工作。2018年底总蓄水量创22年来新高,突破1亿立方米,地下水位较2017年底回升10.81米。泃洳河实现了二十年来首次全线贯通,形成“双水拥城、蓝绿交织”的景象。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通讯员 张富

编辑 杨亦静 校对 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