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农业农村部发起的第六届“全国十佳农民”评选活动,在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揭晓,福建省建宁县文军种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丁绍文等10名优秀农民登上了“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的舞台,在与全国农民共庆丰收的同时,也收获了属于个人的荣誉。

 

连续六届,60位农民当选,相较9亿农民的庞大基数,“60位”几可忽略不计。但是他们都是经各地推荐、组织遴选、社会公示等诸多环节产生的,说他们是中国农民的代表毫不为过。

 

任何行业、任何领域,总有干出成就,领风气之先,成为某个行业或领域标杆式的人物,他们就是典型,就是榜样,就是示范。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十佳农民”榜样的示范效应溢出时,必将产生巨大的力量,而这种力量还不仅仅局限在行业或领域,更会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从这个角度说,“十佳农民”有十足的含金量。

 

有人看到这十位“十佳”名单时,产生了不小的疑问:这都不是地道的农民。的确如此,但是他们有一个严苛的当选条件:从事现代农业5年以上、经营规模适度、生产技术先进、生态环境可持续、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优秀农民。首先,从身份上说,他们是农民,其次是从事现代农业。产生这种质疑声音,其实是一种固有的思维习惯所致,农民是什么?“面朝黄土背朝天”,整日劳作于田畴之间,这是千百年来对于农民的先验性认知。2005年,评选新一届全国劳模,姚明、刘翔当选,当时也是质疑声不断,如同今天质疑“十佳农民”一样,对于“劳动”范畴缺乏更宽广的认知取向。

 

当时代的列车行进到万物互联的时代,对于农业、农村、农民当有个新的考量和认知,事实上,9亿农民只是个户籍身份的界定,其中近2亿农村人口已经生活在了城市,也远离了农业生产。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农民也应该是“新型农民”。

 

“十佳农民”不仅仅是个荣誉称号,他们是这片土地上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农业带头人,是剥离了传统“农”字的“新农人”。在新时代的洪流里,在不断创新的大潮中,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默守陈规显然是不可以的,生态环境、农业技术、土地政策、国际环境都在变化,“三农”必须动态地与中国前进的脚步合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这其中,人才振兴是关键,“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从这个意义上讲,“十佳农民”,含金量十足。

 

明年是全面脱贫的最后一年,此后中国农业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不论国内国际社会如何变化,近十几亿人口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片广阔的天地,依然大有可为、充满希望。

 

□祥子(媒体人)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