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李玉坤)10月16日,在东城区西草市街40号院的小广场,随着一声锣响,天坛街道全新亮相的西草市街宣布正式开街。现场的展台展示了美轮美奂的刺绣服装,表明这里仍是北京的戏装一条街。


因戏装而闻名的西草市街全新亮相。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整治半年,戏装一条街重生


据了解,从今年4月起,天坛街道在前期充分调研、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开始对西草市街北段及周边小巷集中开展综合环境整治提升,改善、优化居住和营商环境,打造剧装特色街巷。6月,天坛街道商会组织13家剧装商户成立剧装行业协会和剧装行业协会党支部,形成商户与街道“双向服务”的模式。此外,街道还牵头成立了“巧娘京绣坊”,并积极推进社区党委制定胡同公约,鼓励商户、居民携手打造美好家园。


居民穿上戏服,庆祝西草市街重新开街。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来自金鱼池社区的李阿姨告诉记者,“我们有自己的舞蹈队,以前老来这里买戏装,之前这里是一大片违建,拆违之后,街道为周边居民修建了这个休闲小广场,现在街巷宽敞整洁很多。”


侯晓蕾是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同时也是天坛街道责任规划师。在西草市街的整治提升中,她多次带领团队和专业设计单位一起,共同参与提升效果制定,最终确定了“基于老北京街巷建筑规矩风格,修缮、更新破损建筑,对院落门洞以‘画龙点睛’”这一整体设计思路,让西草市街充分展现原有的文化特色。


开街仪式现场展示西草市街整治前后对比图。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每一位关注西草市街的人都惊讶于它的变化,那个破旧杂乱、灰头土脸、充满安全隐患的西草市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红花绿树缀街巷,飞檐雕窗迎四方,凤冠霞帔传京韵,草市街上亮堂堂。”天坛街道西草市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纪超是这条街整治提升的参与者,他表示,全新的西草市街,以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为街道空间注入新的活力,也成为中轴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整治后的西草市街,让人眼前一亮。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历史上附近戏园子聚集,形成戏装产业


资料显示,乾隆时期,四大徽班进京,均落户在了宣南地区。辉煌时期的四大须生、四大名旦等众多京剧名伶也落户在了宣南地区。《宣南文史》记载,仅天桥地区从1910年至1935年,就兴建了20多所戏园子,为之服务的戏剧服装生产行业慢慢聚集,形成了戏装一条街。清朝末年,这里的“久春”“三顺”“双兴”“德光”并称四大戏衣庄。“盔头刘”“把子许”等也渐成品牌。


胡同里挂上精美的刺绣服装。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1956年,公私合营,17家剧装行业的私营门店、个体作坊合并成北京刺绣剧装厂,后改名北京剧装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初,一些老戏装艺人及其后人、剧装厂职工等,创办起私营剧装店。高峰时,西草市街两侧、临前门大街一线布满了订做剧装的店铺,制作的服装几乎覆盖全国各剧种,还为包括87版《红楼梦》在内的电视剧、广场舞等设计生产服装。


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协作记者 王贵彬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