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黄子平、钱理群、陈平原进行的“20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提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文学论述框架,这一文学事件一直到现在仍然深远地影响着中国文学的批评研究,因此三位学者常常被人称为“燕园三剑客”。


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燕园三剑客”以及同时代的学人,“ 90年代以来走着相近,但也不同的道路”(洪子诚语)。


近日黄子平的新书《文本及其不满》出版,他曾说过,批评总是同时代人的批评,而何谓“同时代性”?什么又是“同时代人”?这个阿甘本之问,似乎一直在吸引着黄子平。


这个秋天,文化客厅第十八场,新京报·文化客厅联合活字文化、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艺术与管理研究中心,邀请与黄子平同时代的诸位名家,钱理群、陈平原、赵园,相聚曾留下他们青春印记的北大校园,共话往昔,聊文学、谈交游,以此凝视一场穿越时空的历史舞台。同时,还邀请他们的后辈,吴晓东、贺桂梅、杨联芬,以后见之名,加入讨论,为这一场份量十足的对话增添新声。



同时代人的文学与批评


本场活动时间:

10月27日(周日) 14:30-16:30


本场活动地点: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老楼898报告厅


本场活动主办:

新京报·文化客厅、活字文化 

北大光华艺术与管理研究中心


特别支持:

MONO


本场活动嘉宾:

黄子平、钱理群、陈平原、赵园、吴晓东、贺桂梅、杨联芬


活动免费

点击下方链接,即刻报名

http://xinjingbaowenhuaketing.mikecrm.com/XroxvXe


*本次活动为线上招募,活动当天不接受临时到场。参会者需要提前在线上报名(限100位),获邀观众会收到活动确认邮件,凭信息进入校园入场。因活动在北京大学校内举办,进校园需携带身份证,请参与者注意。




【本场活动介绍】


作者总处于体系的盲点上,漂泊着;他是一副牌中的百搭,一种魔力,一个零度,是桥牌中的明家。

——【法】罗兰·巴特《文之悦》


在文学批评家黄子平看来,语言与人的关系,就像日常的说话、歌唱一样紧密自然、不被察觉,化作语言的思想却在冥冥中成为命运的注脚。


同时代人:

(预计时长1小时)    


第一部分,黄子平与同时代的诸位名家,钱理群、陈平原、赵园,相聚曾留下他们青春印记的北大校园,共话往昔,聊文学、谈交游,以此凝视一场穿越时空的历史舞台。


嘉宾:黄子平、钱理群、赵园、陈平原


文本与批评:

(预计时长1小时)


当愉悦被言说,于是产生了批评。


活动的第二部分,便从文本的书写者与文本的批评者关于文本的对话展开。


嘉宾:黄子平、杨联芬、吴晓东、贺桂梅


【本场嘉宾介绍】


黄子平,一九四九年生,广东梅县人,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荣休教授。论著有《沉思的老树的灵魂》《文学的意思》《革命·历史·小说》《边缘阅读》《远去的文学时代》等。参与编著《中国小说》年选、《文化:中国与世界》丛书、《漫说文化》丛书等。


钱理群,一九三九年生。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鲁迅、周作人研究与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代表作有《心灵的探寻》《与鲁迅相遇》《周作人传》《周作人论》《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东移》《1948:天地玄黄》等。


赵园,一九四五年出生。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生班,师从王瑶先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早先主要关注领域为现代文学,而后转向明清之际士人的研究。


陈平原,一九五四年生,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讲座教授、北大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


杨联芬,一九六三年生,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著有《中国现代小说导论》《晚清至五四: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


吴晓东,一九六五年生,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贺桂梅,一九七〇年生,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二十世纪文学史、思想史研究与当代文化批评。已出版著述《人文学的想象力——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与文学问题》《历史与现实之间》。


【本场活动相关图书】


《文本及其不满》黄子平著,活字文化、译林出版社版,2019年10月


黄子平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降中国当代文学领域知名批评家。文学与批评,是黄子平人生取道的线索。概言之,本书从“文”与“评”出发,汇编黄子平近四十年文章精华,将他批评文字中“疏阔幽默”的文学性和散文杂感里“笔露机警”的批判性结合起来,从文本与批评的维度,汇编他在各处的文本研究和杂感文字,在“彷徨于无地”的地上,找寻作为批评家的坐标点。


本书转借弗洛伊德《文明及其不满》一书书名,从带着个体生命体验的海南插队岁月到北京大学的学生生涯,为读者先行勾勒黄子平个人肖像;进而借他独特的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视野,杂糅他在两岸三地和海外的不同时间发表的评论、访谈、讲演,从鲁迅、张爱玲到赵树理、汪曾祺、王安忆、黄春明,以此为读者展现另类阅读中国与中国文学的方式。


编辑:高贵兵、徐伟

校对: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