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方怡君)新时代的师德风范是什么?中小学教师如何更好的教育学生?10月23日,由新京报主办的“新时代师德论坛”在京举行。

 

现场,中国教育学会前会长顾明远、教育部教师司师德管理处副处长朱晨光、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谢春风等与中小学校长代表以及一线教师、家长,围绕着教育惩戒、教师队伍培养、教师心理建设等话题进行探讨。

 

当日,新京报还发起“大爱•师德师风倡仪书”,倡导并传递新时代的师德精神。

 

“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教师一句话可以鼓励孩子一生,一句话也可以伤害孩子一生。”顾明远认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教师要转变旧的教育观念,不要把自己摆在权威或高高在上的位置,这样很难得到孩子的尊重。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 李奕


李奕认为,教育的现代化,特别是教师的现代化不在未来,而是在当下。”新时代背景下,老师的责任不再是看好孩子,对家长负责,完成好一个基本民生工作,而是要真的对民族、国家的未来承担起责任来。“

 

如何做好一个好老师、如何评价一个好老师、如何形成一个家校良性互动,牵涉到每个家庭、每个老师和学生的切身利益。新京报社社长宋甘澍认为,师德师风不单纯是教育领域的问题,师德的养成、教育风气的构建需要学校、老师自身的修行和努力,也需要外部的约束、引导以及支持。

 

 “惩戒是让学生向规则低头”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如何把握好惩戒边界?曾支教西藏的清华附小教师韩冬认为,惩戒应该是对事不对人,不能把惩戒当成老师消气儿的一种手段。制定惩戒权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向老师低头,应该是让学生向规则低头。

 

作为家长代表,马晓燕认为,只要老师是从爱的角度出发,是支持老师敢于对学生进行惩戒的。让学生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从小有规则意识、法律意识。

 

什么样的惩戒手段是恰当的?丰台二中副校长彭宏认为,作为老师,爱心、耐心、恒心和信心都特别重要。在当今时代,老师更应该有一颗宽容之心,“他出了问题我们觉得这是正常的,正常教育他,有时候比惩戒手段还要好一些”。

 

对于如何加强教师的心理建设?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师德先进,首师大附属丽泽中学李颖表示,家长如果能做到换位思考,很多孩子的问题、家校合作的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曾支教西藏的清华附小教师 韩冬(左一)、丰台二中副校长 彭宏(左二)、学生家长马晓燕(右一)


“社会应给予老师更多尊重与信任”

 

近年来,师德话题一直备受关注。记者注意到,2018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印发了《新时代的中小学教师的十项准则》、出台了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举措,督促各地各校深入贯彻教师职业行为准则。

 

2019年6月11日,北京市教委相继发布《北京高校教师师德考核办法》、《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办法》、《北京市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明确了幼儿园、中小学教师严重违反职业道德、高校教师严重师德失范将被开除,并提出家长学生意见将纳入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内容。

 

十一中学校长 崔楚民(左一)、广渠门中学校长 李志伟(左二)、西城实验学校校长助理 苏永铭(右一)


如何给教师提供更好的教书育人与成长环境也备受关注。黑芝麻胡同小学校长吴健认为,新时代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很多,教师原有的知识不完全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应该多给教师搭建平台、开展多层次的培训,让教师拓展知识面。此外,应该注意对教师生活、心理的关注,通过专家讲座等方式对教师进行心理减压疏导,还可以根据老师的兴趣爱好开设一些放松身心的兴趣班。


在北京十一中学校长崔楚民看来,部分家长是站在监督者的角度来评论学校、评论教师,这不能起到共同协作育人的作用。他认为,立德树人的责任不应该由学校全部承担,很多学生的问题是受家庭影响的。因此,不能过分夸大学校在品德教育方面的作用,更不应该把所有责任投射到教师身上。

 

“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也意味着放弃很多。”北京四中璞瑅学校校长夏洁认为,社会应该给予老师更多尊重与信任,同时,教师也需要引领,“如何了解和把握教育对象、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教育规律,如何选择最佳的契合点对孩子进行教育,新时代老师应该是学生问题的化解者和引导者。”


新京报社总编辑李海宣读《大爱•师德师风倡仪书》


当日,新京报还发起“大爱•师德师风倡仪书”,倡导并传递新时代的师德精神。倡议书发出后,将在北京市幼儿园、中小学、高校,以及教辅培训机构等持续推广。 


新京报记者 方怡君 编辑 苏季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