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的电影《邪不压正》借鉴了不少民国时期的真实事件,其中就提到了轰动一时的帕梅拉惨案。1937年在一个寒冬的早上,北平城墙东南方向的角楼下发现了一具残损的尸体。气管破裂,肋骨折断,连心脏也被挖去,手段残忍之极。死者是前英国驻华领事的女儿,身亡时还不到20岁。


一时之间北平的居民人人自危,就连大洋彼岸的《纽约时报》也报道了这起惨案。


究竟是谁要虐杀一位上流社会的外国人?七十五年之后,英国作家保罗·法兰奇通过大量的档案、实地考察和追访当事人,以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笔法试图还原这起民国奇案的真相。



《午夜北平》,作者:(英)保罗·法兰奇,翻译:蓝莹,出版:企鹅图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撰文 | 李永博


看过《邪不压正》的朋友肯定知道,这部电影保持着姜文一贯喜欢历史性的隐喻的风格。尽管电影宣称改编自张北海的《侠隐》,但更像是民国历史桥段的挪用和拼接。其中最大的两个梗都出自于民国时期的真实案件:施剑翘复仇案与帕梅拉惨案。施剑翘刺杀孙传芳的故事更为人所熟知,这起案件不仅在当时引发了“知识分子的内战”,侠女复仇的传说也常成为艺术创作的来源,章子怡在电影《一代宗师》中饰演的宫二,原型就是施剑翘。


但是今天想要讲的,是民国时期另一件轰动一时、影响深远的奇案:发生在北平午夜的一场神秘谋杀。


1937年初,北平濒临支离破碎的边缘。自清政府垮台以来,各地军阀如走马灯般来了又走,每一任掌权者都想榨干这座城市的最后一滴血。日军正在稳步围困北平,当时他们已在北平近郊建好了大本营。恐慌的情绪弥漫在街头,传闻蒋介石已经准备和日本达成协议,让北平自生自灭。就在这场暴风雨来临的前夕,一场令人发指的谋杀案打破了最后一丝宁静。


在一个寒冬的早上,北平城墙东南方向的角楼下发现了一具残损的尸体。气管破裂,肋骨折断,连心脏也被挖去,手段残忍之极。受害者是一位不到二十岁的少女,她是前英国驻华领事倭讷的女儿帕梅拉。一位上流社会的外国人在北平竟遭到如此虐杀,一时之间北平的居民人人自危,就连大洋彼岸的《纽约时报》也报道了这起惨案。


没有人知道谁是真正的凶手。有人怀疑是劫财劫色的土匪干的,但是死者还戴着名贵手表;有的老百姓相信是狐狸塔边的狐狸精半夜作祟;向西方介绍毛泽东的记者埃德加·斯诺正好是死者的邻居,他的夫人就认为这次谋杀是国民党策划的,真正的目标是他们夫妇。战事迫近更是阻碍了中英警方的调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成为了一宗谜案。


七十五年之后,英国作家保罗·法兰奇通过大量的档案、实地考察和追访,试图还原案件的真相,最后写成了一本书:《午夜北平》。模仿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笔法,保罗·法兰奇带领读者穿越到战火纷飞的北平,穿梭于民国时期的胡同之中,细致地分析案情,一步步推理谋杀的过程和动机,排除掉各种不可能作案的可疑人物,直到逼近作者推定的犯罪嫌疑人。


尽管《午夜北平》获得过爱伦坡奖的“最佳事实犯罪小说”,但以今天的视角来看,它不应仅仅被视作一部推理类非虚构作品。在还原历史和推理案件的同时,作者以小说的笔触呈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抗战前夕的北平景象。从民国人的生活细节与习性,到外国侨民在租界的冒险与犯罪,以及这座城市从近代史一路走来的种种变迁,不失为一份独特的聚焦民国北平的中国研究。


作者 | 李永博

编辑 | 余雅琴

校对 | 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