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周怀宗)11月20日,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江苏省农科院共同发布了《2019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与支撑产业发展报告》。


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包括农业农村部属三院、省级农业科学院和地市级农业科学院,是农业科技创新和支撑产业发展的一支重要战略科技力量。《报告》显示,我国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稳步发展,到2017年末,固定资产总量达到397.74亿元,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增至5.37万人。2017年全年,国外论文数量达到5728篇,较2010年增长1.5倍,科技著作1076种,较2010年增幅达到18%以上。

 

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稳步发展

 

伴随着近年来的机构改革,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也在不断变化,从人员上看,科研机构的经营性职能在逐渐剥离,从事经营性工作的人员不断减少。同时,人员素质明显提升,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的研究人员比例持续增大,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员明显增加。

 

人员结构变化的同时,农业科研机构的科研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建设投资呈快速上升趋势,从2010年的16.29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2.15亿元,增幅近一倍;科研仪器设备和科研用房在基本建设构成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同时,固定资产总量持续上升态势,2017年末达到了397.74亿元,较2010年翻了一番。

 

投入产出整体上升


投入方面,全国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课题经费投入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17年课题经费达到120亿元,比2010年增长一倍;科研机构的产出不断增多,科技论文发表呈现上升态势,国外论文数量增势尤为明显,从2010年2339篇上升至2017年的5728篇,增长2.5倍。科技著作呈波动式上升,全国农业科研机构出版著作数量由2010年908种,增至2017年1076种,增幅达到18%以上。专利受理方面,2017年受理近9千件,超过2010年总数3.4倍。2017年专利授权总数达到5833件,超过2010年授权数量4倍。在国家科技发明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农业项目的数量稳中有升,发明奖和自然科学奖获奖频次增加。

 

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是新品种培育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农业企业的育种能力呈现不断上升态势,但在育种新材料创制方面,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始终占绝对优势,杨雄年说,“以水稻为例,2010年到2017年,农业科研机构的授权数占全部授权总数比例在83%以上,成为育种创新源头的主力军”。

 

此外,根据测算,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三大产业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研究支出变化与各产业产值变化成明显正相关。试验发展支出与三大领域产值变化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85、0.78和0.88,呈正强相关。说明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投入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报告旨在呼吁加大公共财政对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的稳定投入,充分发挥这支农业科技战略力量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农业强国和科技强国中的战略支撑作用。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杨亦静

校对 卢茜